[实用新型]一种配电变压器铁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1035.2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7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仁栋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6 | 分类号: | H01F27/26;H01F27/2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36***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变压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变压器的铁芯。
(二)背景技术
变压器的铁芯是由一片片很薄的硅钢片叠积而成,而且铁芯本身是一种用来构成磁回路的框形闭合结构,其中套线圈处称为芯柱,不套部分为铁轭。另外,铁轭同时又有上铁轭、下铁轭和旁轭之分。如今的变压器铁心,其心柱和铁轭一般均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平面式铁心。现今芯柱的截面一般为圆形,虽然该种形状相对而言可以节省硅钢片用量,但是使用铜料较多,铜价高于硅钢片价格的3.5倍,所以只有减少铜线的重量,产品成本才能下降。市场上的铜材价格远高于硅钢片价格,不利于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公司本身的壮大、提高,所以我们设计人员尽最大设计优化,降低铜材料重量,为尽早提出自有品牌,将产品直接推向市场,开发、试制具有节能高效、性能和结构均具有优势的新一代配电变压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节省成本的配电变压器的铁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配电变压器铁芯,由若干宽度渐变硅钢片叠加而成,且包括位于上下两端的铁轭以及连接在铁轭之间的芯柱,位于芯柱中间位置且宽度最大的硅钢片叠加形成主级,所述的主级的厚度与宽之比为0.8~1.2。
作为优选,芯柱的截面的形状为一长方形的两端分别连接半圆形。
将主级的厚度与宽度之比设置在0.8~1.2之间,即将芯柱主级的厚度增大,则芯柱的等效半径增大,即芯柱的截面面积增大,在同等磁密度的情况下,漆包线绕制匝数与芯柱的截面面积是成反比的,则低压匝数减少,相应地高压匝数也相应减少,虽然主级厚度的增大增加了硅钢片的用量,但是漆包线的绕制数量却小于原有的用量,又由于铜线的价格远高于硅钢片的价格,总体来说,成本降低,又因为铜导线耗用量少了,又降低了变压器油的耗用量,最终变压器的外形整体体积减小,外形美观大方实用,方便用户安装使用,最终达到总成本显著下降的效果。主级厚度增加后的芯柱的截面形状类似于一长椭圆形,即一长方形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半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铁芯结构的改进,使变压器整体体积减小,成本下降。
(四)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芯柱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芯柱截面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配电变压器芯柱的截面为圆形,如图2所示,一种配电变压器铁芯,由若干宽度渐变硅钢片叠加而成,且铁芯包括位于上下两端的铁轭1以及连接在铁轭之间的芯柱2,所述的芯柱2位于中间位置且宽度最大的硅钢片叠加形成主级3,所述的主级3的厚度b与宽度a之比为0.8~1.2。芯柱的截面的形状为一长方形的两端分别连接半圆形。
将主级3的厚度与宽度之比设置在0.8~1.2之间,即将芯柱主级的厚度增大,则芯柱的等效半径增大,即芯柱的截面面积增大,在同等磁密度的情况下,漆包线绕制匝数与芯柱的截面面积是成反比的,则低压匝数减少,相应地高压匝数也相应减少,虽然主级厚度的增大增加了硅钢片的用量,但是却减少了漆包线的用量,又由于漆包线的价格远高于硅钢片的价格,总体来说,成本降低,又因为铜导线耗用量少了,又降低了变压器油的耗用量,最终变压器的外形整体体积减小,外形美观大方实用,方便用户安装使用,最终达到总成本显著下降的效果。主级厚度增加后的芯柱的截面形状类似于一长椭圆形,即以长方形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半圆形。
在同等磁密B=1.68T,硅钢片材料选用27QG100的情况下,横截面形状为长椭圆形的铁芯,主级片厚,其厚度超出1-5mm或者等于宽度,其他级片厚度薄,整体属于矮胖,窗口低。横截面为圆形的铁芯,整体是瘦高型,各级片比较均匀,主级片比长圆形的要宽,窗口高。
实际测得,比如长椭圆形结构S11-M-400/10±2*2.5%/0.4kV,接法Dyn11变压器,低压22匝,匝电压et:10.498V,高压匝数1000匝;而圆形结构的低压是23匝,匝电压et:10.041V,高压匝数1046匝,减少了低压1匝,高压46匝,导线重量减少了7kg,线圈外形也就随之缩小。另外,为了能控制好高低压外径,我们在产品不断的试制中,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模具的内径直线处每边缩进2.5mm,车间绕线人员就可以在绕制过程中,能拉紧导线,木锤敲打可以敲紧导线,每层线匝可以绕满并靠紧,整个线圈也就牢固、紧实、整齐,线圈工艺也就有了保障,从而节约了铜导线的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仁栋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仁栋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1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语音飞鼠双键盘遥控器
- 下一篇:一种芯片复位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