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误码测试功能的通道化网桥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9199.1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9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康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1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误码 测试 功能 通道 化网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桥,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误码测试功能的通道化网桥。
背景技术
网桥又称为网络桥接器。网桥的功能在延长网络跨度上类似于中继器。网桥将两个相似的网络连接起来,并对网络数据的流通进行管理。它工作作于数据链路层,不但能扩展网络的距离或范围,而且可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由于网络的分段,各网段相对独立,一个网段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网段的运行。但是,现有的网桥是在链路层纯转发式的桥接,无法对通道两端的信号质量及数据流量做出评估处理,往往导致通道拥塞,丢包严重,甚至是网络设备大面积阻塞死机的情况。这将给网络用户的数据带来很严重的威胁,尤其的那些对数据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网络数据转发应用,如基于H.320的网络视频会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误码测试功能的通道化网桥,其具有误码测试功能,能对通道的误码情况进行监测,且对通道的信号质量和数据流量进行监测,避免数据坏包或丢包以及数据的堵塞。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带误码测试功能的通道化网桥,它包括微处理器MPU、以太网端口和E1端口,所述的微处理器MPU和以太网端口之间连接有信号检测器和流量检测器,所述的微处理器MPU和E1端口之间还连接有误码测试仪。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微处理器MPU上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设置有显示装置和测试控制按钮。
所述的微处理器MPU上还连接有误码显示装置和网管接口。
所述的误码显示装置为LED灯,所述的LED灯设置在控制面板上。
所述的误码测试仪为SM-PRBS-7,由CPLD电路构成。
所述的信号检测器为SM-XBR2.0。
所述的流量检测器为XT5600。
所述的微处理器MPU为MCIMX27VOP4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带有误码测试装置,其可对E1通道的信号质量进行测试,误码情况和结果进行监测和显示。
2、本实用新型的以太网端口和微处理器MPU之间连接有信号检测器,可对以太网端口数据包类别和完整性进行监测,避免数据大量坏包、丢包。
3、本实用新型的以太网端口和微处理器MPU之间连接有流量检测器,可对以太网端口的数据包类别和拥塞情况进行监测,避免端口数据拥塞和死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带误码测试功能的通道化网桥,它包括微处理器MPU、以太网端口和E1端口,所述的微处理器MPU和以太网端口之间连接有信号检测器和流量检测器,所述的微处理器MPU和E1端口之间还连接有误码测试仪。
所述的微处理器MPU上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设置有显示装置和测试控制按钮。
所述的微处理器MPU上还连接有误码显示装置和网管接口。
所述的误码显示装置为LED灯,所述的LED灯设置在控制面板上。
所述的误码测试仪为SM-PRBS-7,由CPLD电路构成。
所述的信号检测器为SM-XBR2.0。
所述的流量检测器为XT5600。
所述的微处理器MPU为MCIMX27VOP4A。
本实用新型的误码检测装置由CPLD芯片构成,内部数字逻辑电路通过编程器修改和烧结。误码测试仪可对E1端口的数据进行误码测试,当监测到有误码时,误码显示装置,即LED灯被微处理器MPU控制点亮。信号检测器对以太网端口的数据包进行监测,当以太网端口的通信质量差时,微处理器MPU则控制降低通道带宽满足信号质量的要求避免数据大量坏包或者丢包。流量检测器对以太网端口的数据拥塞情况进行监测,当以太网端口拥塞时,微处理器MPU向网络终端设备发出PAUSE暂停信号,避免造成端口的拥塞或者死机。控制面板用于手动控制整个网桥设备。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91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