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密封圈式极柱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3791.0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方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0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张丽 |
地址: | 223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圈 式极柱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密封圈式极柱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在制造过程中,尤其在装配压紧极柱密封圈工序中,人工操作不稳定、波动大,常出现极柱孔内的密封圈压不到位,或者压伤密封圈,后期使用中易出现因极柱孔密封不佳造成极柱爬酸现象,影响蓄电池品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产厂家通常在端子槽里打上一层高强度的底胶,然后再打上彩胶,这个过程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而且还造成电池材料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密封圈式极柱密封结构,无需装配密封圈和打底胶,极柱密封效果好,直接降低蓄电池材料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密封圈式极柱密封结构,包括插装在中盖极柱孔内的极柱、及密封极柱的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外周包覆有密封帽,极柱顶端铅凸台高出密封胶和密封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密封帽由下向上内径逐渐变小,呈圆锥台体或棱台体。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密封帽下口表面至蓄电池的汇流排距离为1~1.5m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密封帽的壁厚为0.5~1.5m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密封帽下开口的角度为13~28°。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极柱的外径小于密封帽内径0.8~1.2m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铅凸台下边缘表面与中盖端子槽内的定位凸台表面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铅凸台高度为2.5~3.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极柱从反面置于极柱孔密封帽内,极柱顶端顶到密封帽的内表面,封合中盖时在极柱孔及密封帽里打上封盖胶,待胶水干后,从正面用钻头钻开密封帽,露出极柱顶端,形成铅凸台,无需装配密封圈和打底胶,步骤简单,直接降低蓄电池材料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钻出铅凸台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插装在中盖极柱孔1内的极柱2、及密封极柱的密封胶3,所述密封胶3外周包覆有密封帽4,所述密封帽4由下向上内径逐渐变小,呈圆锥台体,密封帽4上表面41与中盖表面11平齐,密封帽4下口表面42至蓄电池的汇流排的距离为1~1.5mm,密封帽4的壁厚为0.5~1.5mm,密封帽4下开口的角度为13~28°。生产时,先将极柱2从反面置于极柱孔1内,极柱2的外径小于密封帽4内径0.8~1.2mm,极柱2顶端顶到密封帽4的内表面,封合中盖时在极柱孔1及密封帽4里打上密封胶3,待胶水干后,从正面用钻头钻开密封帽4及密封胶3,露出极柱2顶端,形成铅凸台21(如图2所示),极柱2顶端铅凸台21高出密封胶3和密封帽4,所述铅凸台21高度为2.5~3.5mm,所述铅凸台21下边缘表面与中盖端子槽内的定位凸台5表面高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3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手工封装装置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以及高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