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修复增亮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3375.0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5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昌;魏赋泓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泓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4 | 分类号: | G02B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20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增亮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亮膜,具体为一种自修复增亮膜。
背景技术
目前,增亮膜被广泛用于发光模组以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尤其是在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中常用增亮膜,以增加显示亮度和节约显示器电池设备的能量。增亮膜的原理是通过反射将射向观察者视角之外的光线调整至观察者视角之内,这样就提高了光源所发出光能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修复增亮膜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自修复增亮膜,包括一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棱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棱镜柱为软质棱镜柱,棱镜柱每三个为一个周期,每个棱镜柱具有二斜面;从左端开始,第一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6.5um,第二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3.5um,第三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3.5um。
所述的自修复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第二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第三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
所述的自修复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该弧角的曲率半径为2um;第二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该弧角的曲率半径为2um;第三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该弧角的曲率半径为2um。
所述的自修复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夹角为90度,第二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夹角为90度,第三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夹角为90度。
所述的软质棱镜柱采用亚克力树脂制成,该树脂可以从昱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购得,型号为QMH60。
本实用新型的棱镜柱采用软质棱镜柱,划痕可以自修复(自动恢复至原始状态),即防滑伤,不需要在现有的棱镜柱表面再单独设置保护层,节省了成本;每个棱镜柱的二侧面构成的曲率弧顶角不同,可以提升光增益和辉度,解决了V结构与扩散片的吸附,增大了可视角和抗划伤性;本实用新型也可降低因光学干涉而出现牛顿环或莫尔纹现象等光学瑕疵的机率,可达到遮掩或隐藏瑕疵的效果,进而提升光学表现与使用方便性;多个高低不等的棱镜柱,可以提高增亮膜光场分布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棱镜柱;2-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自修复增亮膜,包括一基板2和设置在基板2上的棱镜柱1,棱镜柱1为软质棱镜柱,棱镜柱1每三个为一个周期,每个棱镜柱1具有二斜面,从左端开始,第一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6.5um,第二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3.5um,第三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3.5um。
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该弧角的曲率半径为2um,且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夹角为90度;第二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该弧角的曲率半径为2um,且第二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夹角为90度;第三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该弧角的曲率半径为2um,且第三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夹角为90度。
上述软质棱镜柱采用亚克力树脂制成,该树脂可以从昱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购得,型号为QMH60。
本实用新型的棱镜柱采用软质棱镜柱,划痕可以自修复(自动恢复至原始状态),即防滑伤,不需要在现有的棱镜柱表面再单独设置保护层,节省了成本;第一棱镜柱两个侧面构成的曲率弧顶角不同,可以提升光增益和辉度,解决了V结构与扩散片的吸附,增大了可视角和抗划伤性;本实用新型也可降低因光学干涉而出现牛顿环或莫尔纹现象等光学瑕疵的机率,可达到遮掩或隐藏瑕疵的效果,进而提升光学表现与使用方便性;多个高低不等的棱镜柱,可以提高增亮膜光场分布的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泓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泓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3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上转换特性的晶硅电池背面铝浆
- 下一篇:一种电子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