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监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1453.3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3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姜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天华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4;A61M5/17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携众至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6 | 代理人: | 肖溶兰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监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监控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有:《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专利号2007201025177。《静脉输液监控装置》,公告号CN201073475Y。《微电脑静脉输液监控装置》,公告号CN2754642。他们的缺点是监测输液液体的滴数后,不能有效地调节输液滴速,也没有对输液液体加热的装置,造成病人输液心脏受到冷的液体刺激不舒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调节输液滴速的输液监控器,并且能够在输液时对输液液体进行加热,增加病人输液的良好感觉。液体即将输完的情况,通过声光报警装置,发出相应的故障提示、作出声光报警,并通过远程无线通讯装置报告护士工作站。采用触摸屏液晶显示器,使输液设置、输液温度设置、报警设置等方便准确。
输液监控器,其特征是:中央微处理器(1)分别与触摸屏液晶显示器(2)、信息与键盘输入装置(3)、红外检测装置(4)、电源(5)、声光报警装置(6)、远程无线通信装置(7)、加温器(8)、电机控制装置(9)连接;
在输液监控器的机壳上设置触摸屏液晶显示器(2)和茂菲氏滴管固定座(10);红外检测装置(4)的红外传感器(41)设置在茂菲氏滴管固定座(10)的两侧,电机控制装置(9)由步进驱动器、步进电机(91)和步进头(92)组成,步进头(92)在输液管(101)的侧面。
所述的输液监控器,其特征是茂菲氏滴管固定座(10)呈圆柱体状,且是塑料材质,在茂菲氏滴管固定座的前面开口处两边缘有凸点(104)。
所述的输液监控器,其特征是所述加温器(8)连接在在输液监控器的底部,加温器(8)由盒盖(81)、盒体(83)、旋转座(86)组成,盒盖(81)与盒体(83)用铰链(87)连接,在盒盖(81)内表面有保温层(82),在盒体(83)内有电加热膜(85),在加热膜(85)上有保温层(84);旋转座(86)的上边缘是燕尾槽(861),在旋转座(86)上用螺钉(862)和螺母(863)固定套子(864),在旋转座(86)的孔中安装有压簧(865)和钢球(866),盒体(83)通过螺母(867)固定在旋转座(86)上,盒体(83)上有容纳钢球(866)滚动的圆弧槽(868);加温器(8)通过所述燕尾槽(861)与输液监控器的底部连接。
所述的输液监控器,其特征是所述电源(5)内有锂离子蓄电池。
使用时,将茂菲氏滴管卡入茂菲氏滴管固定座内,输液管卡入输液管槽(103)内。
茂菲氏滴管固定座是由塑料加工而成。
盒体转动时,钢球在圆弧槽内滚动。到位后就能固定盒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监控器电路原理图。
图2是输液监控器结构图,为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输液监控器中液体加温器收起后主视图。
图5是输液监控器中液体加温器收起后后视图。
图6是输液监控器中的茂菲氏滴管固定座结构图。
图7是输液监控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8是输液监控器中加温器结构图
图9是加温器中旋转座结构图。
图10是图9中A-A方向剖视图。
图11是输液监控器机壳上液晶显示器显示图标,以及键盘图。
图12是输液监控器的电机控制装置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输液监控器,其特征是:中央微处理器1分别与触摸屏液晶显示器2、信息与键盘输入装置3、红外检测装置4、电源5、声光报警装置6、远程无线通信装置7、加温器8、电机控制装置9连接;
见图2和图3,在输液监控器的机壳上设置触摸屏液晶显示器2和茂菲氏滴管固定座10。见图7和图12,红外检测装置4的红外传感器41设置在茂菲氏滴管固定座10的两侧,电机控制装置9由步进驱动器、步进电机91和步进头92组成,步进头92在输液管101的侧面;使用时,将茂菲氏滴管102卡入茂菲氏滴管固定座10内,输液管101卡入输液管槽103内。
见图4、图5、图6,所述的输液监控器,其特征是茂菲氏滴管固定座10呈圆柱体状,且是由塑料材质,在茂菲氏滴管固定座的前面开口处两边缘有凸点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天华,未经姜天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1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创长尾脊柱内固定系统
- 下一篇:一种矿山平巷掘进掏槽爆破炮孔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