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1334.8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7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干;伍维强;卢军刚;陈俊杰;赵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板 预留 孔洞 止水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模具,尤其是指一种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位于厨房卫生间管根处的混凝土楼板上,经常要留设许多上下水管道、排气烟道的预留洞,这些洞的后期封堵及防水都给后期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后期封堵过程中难以支模、吊模的铁丝太细容易断裂,太粗了贯通楼板容易漏水,同时混凝土难以密实,直槎施工缝的存在使得顶板出现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包括:
一上部钢套管与一下部钢套管,所述下部钢套管的半径对应所述预留孔洞的大小,所述上部钢套管的尺寸大于所述下部钢套管,所述上部钢套管与所述下部钢套管通过一中间连接板相互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部钢套管的底部沿边缘一周设置有一圈管带,所述管带按45o倒角对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部钢套管的形状为方形,其边长为所述下部钢套管的直径+50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部钢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手柄,所述手柄的两端与所述上部钢套管双面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操作方便,通过手柄可以方便的对模具进行摆放,将模具放在预留洞口的位置,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完成后,取走本实用新型的止水模具,所述管带的位置会形成一圈凹坑,用于设置止水带,再通过填平模具将上部钢套管的部分浇筑混凝土填平,只留下下部钢套管所形成的孔洞。通过在上部钢套管底部设置的管带所形成的凹坑内设置止水带,在后期吊洞时,混凝土密实施工方便,不会使楼板产生漏水。并且现场制作方便,可根据需要,将上部钢套管随意加工成方形或圆形;节省劳动力、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成型质量好,位置易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的中间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的管带的示意图。
图5是用本实用新型的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浇筑混凝土的施工示意图。
图6是取走本实用新型的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后混凝土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在图6中的混凝土结构上设置填平模具的示意图。
图8是将图7中的混凝土结构填平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配合参看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预留孔洞止水模具1,包括:
一上部钢套管10与一下部钢套管20,所述下部钢套管20的半径对应所述预留孔洞的大小,所述上部钢套管10的尺寸大于所述下部钢套管20,结合图3所示,所述上部钢套管10与所述下部钢套管20通过一中间连接板30相互紧固连接。
结合图4所示,所述上部钢套管10的底部沿边缘一周设置有一圈管带40,所述管带40按45°倒角对焊。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钢套管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手柄50,所述手柄50的两端与所述上部钢套管10双面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部钢套管10的形状为方形,其边长为所述下部钢套管20的直径+50mm。所述中间连接板30的形状对应所述上部钢套管10的形状也为方形,其边长为所述下部钢套管20的直径+50mm,并且,结合图3所示,在所述中间连接板30的中间开设有一用于观察的方孔301,其边长为50×50mm。所述管带40的形状也对应所述上部钢套管10的形状为一圈薄壁方管。
配合参看图5所示,通过手柄50将本实用新型的止水模具1放在预留洞口的位置,进行混凝土60的浇筑,浇筑完成后,取走本实用新型的止水模具1,结合图6所示,所述管带40的位置会形成一圈凹坑,在所述凹坑处设置止水带401,结合图7所示,再通过一填平模具70将上部钢套管10的部分浇筑混凝土填平,如图8所示,只留下下部钢套管20所形成的孔洞80,完成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1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