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盖开启的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1201.0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1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震威;姜志利;慕瑞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08 | 分类号: | G08B1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盖 开启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盖开启的监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带铰链的井盖开启的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与通信的线缆采用了地下管线方式。为了维护与管理方便,布置了众多的井盖。但井盖失盗、非法开启现象时有发生,一旦丢失或非法开启,或者发生“井吃人”现象或者有人非法入侵对设备、线缆产生破坏。
为了防止井盖失盗,有人在井盖上设置了井盖锁,并在井盖锁的防开防撬上下功夫,如此一来,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不足的是当井盖一旦被撬开或被盗时,无法实现检测并实时报警。目前也有好多的井盖监测装置,但大都装置复杂、灵敏度低、装配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盖开启的监测装置,目的是实时监测井盖状态,一旦有人非法开启井盖能将该情况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出警或修复,避免危害的进一步发生。同时,此监测装置解决了装置复杂、灵敏度低、装配困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盖开启的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在井壁上的行程开关和信号采集处理装置,所述的行程开关上面连接一个弹性装置,且所述的信号采集处理装置采集行程开关的信号,并发送给监控中心。
所述的弹性装置包括弹簧和钢丝圈,所述的弹簧一端与行程开关相连,另一端与钢丝圈相连,且所述的钢丝圈为“ρ”形。
所述的行程开关固定在外壳内,且外壳通过螺栓装配在井盖有铰链的一侧的井壁上。
所述的钢丝圈的垂直部分插入弹簧。
所述的信号采集处理装置包括采集器和主机,所述的采集器采集行程开关的信号,并发送给主机,所述的主机处理后发送到监控中心。
行程开关上面通过弹簧连接钢丝圈,钢丝圈能在外力作用下倾斜;钢丝圈弯成“ρ”形,利于控制倾斜方向,与井盖内侧面相切,能随着井盖转动而转动;同时这种形状不容易卡住。
行程开关装配在井盖有铰链的一侧的井壁上,外壳固定高度要控制在距离井盖一定尺寸,保证行程开关作用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井盖在打开状态时,弹簧是直立状态,开关是闭合状态;当井盖慢慢合上,钢丝圈在井盖的带动下慢慢倾斜,达到一定角度,通过弹簧带动行程开关断开;井盖合上后不动,行程开关一直处于断开状态;井盖允许存在震动,只要不掀动就不会导致开关的状态变化;一旦有人开启(正常开启或非法开启)钢丝圈会随着井盖的掀动跟着恢复垂直状态,行程开关转为闭合状态。行程开关闭合与断开状态的变化发送开关量给采集器,再通过采集器将信号的变化发送给主机,直至传送给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监控中心第一时间掌握现场井盖的状态,一旦井盖非法开启,及时出警,尽量避免对隧道管线等设备的进一步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行程开关,通过一定形状的钢丝圈,来检测井盖状态。结构简单,施工容易,起到了监测井盖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井盖打开状态;
图2是井盖关闭状态;
图3是钢丝圈形状示意图;
图4是检测报警拓扑图。
图中:1.井壁,2.井盖,3.钢丝圈,4.弹簧,5.行程开关,6.外壳,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装配方式:钢丝圈3偏心半径X根据现场情况与行程开关5位置来确定。将钢丝圈3与弹簧4套在一起,钢丝圈3垂直部分插入弹簧4,钢丝圈3的倾斜要确保行程开关5的动作。将行程开关5固定于外壳6内,通过螺栓7将外壳6固定于井壁1上,所在的井壁1是井盖2有铰链的一侧。
工作方式:井盖2在打开状态时,弹簧4是直立状态,开关是闭合状态;当井盖2慢慢合上,钢丝圈3在井盖2的带动下慢慢倾斜,达到一定角度,通过弹簧4带动行程开关5断开;井盖2合上不动行程开关5一直处于断开状态;井盖2允许存在震动,只要不掀动就不会导致开关的状态变化;一旦有人开启(正常开启或非法开启)钢丝圈3会随着井盖2的掀动跟着恢复垂直状态,行程开关5转为闭合状态。行程开关5闭合与断开状态的变化发送开关量给采集器,再通过采集器将信号的变化发送给主机,直至传送给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监控中心第一时间掌握现场井盖2的状态,一旦井盖2非法开启,及时出警,尽量避免对隧道管线等设备的破坏。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12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