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硫包衣尿素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0007.0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9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运森;李秀旭;薛丽峰;黄德明;杨克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8 | 分类号: | C05G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衣 尿素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硫包衣尿素喷头。
背景技术
硫包衣尿素是通过在尿素外面包裹硫磺,微晶蜡密封剂而制成的包裹式型缓释肥料,养分释放持续、稳定,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增产、高质。颜色独特,肥料近中性,适宜各类土壤和作物。特有的硫养分,能控制养分释放速率。
在硫包衣尿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硫磺进行雾化。硫磺雾化原理为将高压的液态硫磺输送入喷头的进料通道,在雾化腔内发生雾化,然后喷射出喷头外。其中雾化腔一端面为雾化壁,进料通道连通至与雾化壁相对设置的雾化腔另一端面,液态硫磺高压冲入雾化腔后冲击到雾化壁上,由于液态硫磺本身压力较大,大力冲击下会变成细小颗粒,然后从雾化腔喷射而出,完成雾化。
现有技术中的进料通道和喷头主体设置在同一中心线上,液态硫磺通过喷头主体中心线的方向进入雾化腔,导致雾化颗粒大小不一致,雾化效果不均匀;而且雾化后喷射出去的角度难以控制,最终影响硫包衣尿素的生产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包衣尿素喷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硫磺雾化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硫包衣尿素喷头,包括圆柱形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基体外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具有用于冲击雾化的雾化壁,所述基体还包括用于输入高压液态硫磺冲击至所述雾化壁的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中心与所述雾化壁垂直,所述进料通道中心与所述基体中心线之间有进料夹角,所述进料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通道与所述雾化腔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雾化腔的直通道,所述直通道内径小于所述进料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通道沿进料方向末端设有圆锥形结构,所述直通道通过所述圆锥形结构连通至所述进料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硫包衣尿素喷头一端设有便于拆卸或安装至雾化生产线的拆装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进料通道与基体的中心线之间有夹角,且与雾化壁垂直设置,这样液态硫磺以一定的角度喷入雾化腔,垂直冲击到雾化壁上,雾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硫包衣尿素喷头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一种硫包衣尿素喷头,包括圆柱形基体1,基体1上设有雾化腔11,雾化腔11连通至基体1外,其中一侧壁为雾化壁111。基体1上开设有进料通道12,用于输送高压的液态硫磺冲击雾化壁111。进料通道12一端连通至基体1外,一端与雾化腔11连通。进料通道12中心线与基体1中心线之间有进料夹角γ,进料夹角γ为锐角。进料通道12中心线与雾化壁111之间有冲击角β,冲击角β为直角。雾化壁111与基体中心线法线之间有喷射夹角α。
现有技术中液态硫磺雾化效果差,雾化角度难以控制,在大量实验的验证下,发现当保证冲击角β为直角,进料通道12中心线与基体1中心线不重合时,即进料夹角γ为锐角时,雾化效果最好。而雾化角度和喷射夹角α之间呈反比关系,即喷射夹角α越大,雾化角度越小,喷射夹角α越小,雾化角度越大。
由于冲击角β为直角,由几何关系易知,喷射夹角α等于进料夹角γ。在设计加工中,可以先加工出倾斜的进料通道12,然后对应加工出与进料通道12垂直的雾化壁111即可。如果要调节雾化角度,只需调节进料通道12的倾斜程度,即进料夹角γ的大小即可。由于雾化壁111不可能与基体1中心线重合,所以进料夹角γ不能超过90°,其范围是(0°,90°),即锐角。
如图1所示,进料通道12一端通过基体1的右端连通至外界,在实际安装中,由于需要从基体1的端部送料,所以进料通道12连通外界的端口需要限制在基体1的右端面,即实际中进料夹角γ需保证进料通道12不越过基体1右端面的界线。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进料夹角γ为15°,喷射夹角α也为15°。
进料通道12连通雾化腔11的一端设计为沿进料方向逐渐缩小的圆锥形结构121,在圆锥形结构121的末端和雾化腔11之间连接有直通道122。直通道122的内径与圆锥结构121的最小内径处相同,小于进料通道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0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碳-11多功能自动化合成模块
- 下一篇:一种多用披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