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EGR阀高温试验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9452.5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0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邓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地址: | 214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gr 高温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装置技术领域的试验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EGR阀试验的设备。
背景技术
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简称EGR系统)用于降低废气中氧化氮的排出量,其运作方式是指在发动机负荷下运转时,EGR阀开启,将发动机排出的少量废气回送到进气歧管,并与新鲜可燃混合气一起进入汽缸进行再次燃烧。其原理是,利用废气中含有的大量CO2,而CO2不能燃烧却可以吸收大量的热,使气缸中混合气的燃烧温度降低,从而减少NOx的生成量,降低排气污染。EGR系统中的EGR阀主要用于调节控制再循环废气的流量,因此EGR阀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EGR阀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高温试验,用于检测EGR阀是否合格。现有的用于对EGR阀进行高温试验的实验设备只能模拟高温废气的运行环境,而无法模拟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较高的温度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EGR阀的、能够同时模拟发动机高温环境温度以及高温废气运行环境的试验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EGR阀高温试验箱,包括带有箱门的箱体,所述箱体内上部设置有封闭的实验室,箱体内实验室的下方设置有风机,风机的出风口分别通过小进气管和大进气管连通实验室;所述小进气管伸入实验室的部位设置有小加热装置,小进气管的出口端朝向实验室侧壁设置;所述大进气管伸入实验室的部位设置有大加热装置,大进气管的出口端与位于实验室内的待检测ERG阀的进气口相连通,箱体内还设置有一端与待检测ERG阀出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伸出箱体外的排气管;所述大进气管的出口端和实验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废气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废气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分别与设置在箱体内的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大加热装置和小加热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加热控制电路、显示器、操作面板以及故障报警灯,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与废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以及操作面板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控制电路、显示器以及故障报警灯连接,加热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大加热装置和小加热装置的控制端。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环境温度设定按钮、废气运行温度按钮以及启动按钮,启动按钮分别与控制装置和风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的粗级空气滤清器。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模拟EGR阀工作的发动机高温环境以及高温废气运行环境,能够进一步保证 EGR阀的出厂优质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EGR阀的高温耐久试验无需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其中:1、箱体,2、箱门,3、故障报警灯,4、显示器,5、操作面板,6、废气温度传感器,7、排气管,8、大加热装置,9、大进气管,10、风机,11、粗级空气滤清器,12、小进气管,13、小加热装置,14、环境温度传感器,15、待检测EGR阀,16、实验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EGR阀高温试验箱,如图1所示,包括带有箱门2的箱体1和控制装置。箱体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上部设置有封闭的实验室16,箱体内实验室的下方设置有风机10,风机10的进气口设置有粗级空气滤清器11,用于过滤空气,防止空气中杂质进入风机内,影响风机正常运行;风机10的出风口分别通过小进气管12和大进气管9与实验室连通。
其中:小进气管12伸入实验室的部位设置有小加热装置13,用于加热小进气管中输送的气体;小进气管12的出口端朝向实验室侧壁设置,以便更加均匀地加热整个实验室;整个实验室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境,用于模拟EGR阀工作的环境温度。实验室16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14,用于监测实验室内的环境温度值,并实时传递给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94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金属聚能环的纽扣式锂电池
- 下一篇:仿真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