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辊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2199.0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1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卢沛涵;昝旭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8 | 分类号: | B32B37/08;B32B3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压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能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生产的高温辊压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两层FCCL(全称:Flexible Copper Clad Laminate;中文译为:挠性覆铜板)的生产都会用到高温辊压设备,高温辊压设备主要利用其高温辊压机构对铜箔进行高温压合,高温辊压机构主要包括用于传送铜箔的导辊组及用于高温压合铜箔的一对高温压辊,导辊组包括铜箔导辊、次导辊及若干前导辊,铜箔依次通过前导辊、次导辊、铜箔导辊最后呈近似水平的进入高温压辊上进行高温压合;具体如图1所示,铜箔4`从放卷机构上经过前导辊(图中未示)传送至次导辊1`上,经过次导辊1`的铜箔4`再通过铜箔导辊2`被输送至高温压辊3`,从而使得铜箔4`在高温压辊3`中进行高温压合,其中铜箔4`在铜箔导辊2`之前的传送过程是处于25℃±5℃的室温环境中,更具体地,这种高温辊压机构中的高温压辊3`与铜箔导辊2`相距很近,并且次导辊1`与铜箔导辊2`之间呈45°~60°的大角度倾斜排布,即:铜箔4`在所述次导辊1`至所述铜箔导辊2`传送的方向与铜箔4`在所述铜箔导辊2`至所述高温压辊3`传送的方向的夹角为α`,60°≥α`≥45°;而在对铜箔4`进行高温压合时,要求铜箔4`尽量的近似平行的进入高温压辊3`上进行高温压合,因此铜箔导辊2`与高温压辊3`几乎呈水平分布(即,铜箔导辊2`与高温压辊3`之间的倾斜角很小或者为零),由上述铜箔导辊2`分别与次导辊1`和高温压辊3`的分布关系可知,当铜箔4`在铜箔导辊2`上传送时,将导致铜箔4`在经过次导辊1`后及进入高温压辊3`前是呈大面积的包覆于铜箔导辊2`的外壁上的,因此造成铜箔4`与铜箔导辊2`的接触面积较大。
当高温辊压设备在工作时,其高温辊压机构的高温压辊3`的温度高达400℃左右,当设备长时间运行时,由于铜箔导辊2`距离高温的高温压辊3`较近,因此铜箔导辊2`将受400℃的高温压辊3`的热辐射影响,从而使得铜箔导辊2`的温度瞬间被急速的大幅升高,一般情况下铜箔导辊2`受高温压辊3`的热辐射影响可以达到120℃±10℃的高温,然而铜箔4`在刚经过只有室温温度(25℃±5℃)的次导辊1`后突然触碰并大面积的包覆于高温(120℃±10℃)的铜箔导辊2`上时,铜箔4`由于瞬间温度的急速大幅升高,使其受热膨胀后并大面积的包覆铜箔导辊2`时由于受力,使得铜箔4`无法释放应力从而造成铜箔4`打折,导致高温压合后生产的挠性两层无胶双面覆铜板产品表观褶皱,从而造成产品报废。
因此,目前现有的高温辊压机构的设计只能短时间对铜箔进行高温压合的运行生产,长时间运行生产时,铜箔导辊就会受400℃高温压辊的热辐射影响,使得铜箔导辊的温度瞬间得到急速大幅升高,且铜箔又是呈大面积的包覆于温度急速大幅升高的该铜箔导辊上的,从而导致铜箔在高温压合过程中出现打折和褶皱的缺陷,从而造成产品报废;故,影响铜箔在高温压合过程中出现打折和褶皱的缺陷的主要因素为:(1)铜箔导辊的温度瞬间得到急需大幅升高;(2)铜箔在高温压合前是呈大面积的包覆于铜箔导辊的外壁上的;当这个两个因素同时具备时,铜箔在高温压合过程中便会出现打折和褶皱的缺陷。
因此,亟需一种能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生产且铜箔不会出现打折和褶皱的高温辊压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生产且铜箔不会出现打折和褶皱的高温辊压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辊压机构,适用于对铜箔进行传送及高温压合,所述高温辊压机构包括用于传送铜箔的导辊组及一对高温压辊,导辊组包括铜箔导辊、次导辊及若干前导辊,铜箔依次通过前导辊、次导辊、铜箔导辊最后进入高温压辊上进行高温压合,其中,所述高温辊压机构还包括内置有冷却源的冷却循环件,所述冷却循环件具有用于流出所述冷却源的出口及用于回收所述冷却源的入口,所述铜箔导辊具有一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沿所述铜箔导辊的轴向开设且一端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入口连通。
较佳地,所述铜箔导辊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所述冷却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2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