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9477.7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3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广;陈泽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炳广 |
主分类号: | A47J36/26 | 分类号: | A47J3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明和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1 | 代理人: | 张玉岚 |
地址: | 515634 广东省潮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分体式煎药壶的加热底座,普遍是把发热盘装配在铁盘上面,再把铁盘装配在塑料底座,在长时间加热过程中,由于发热盘的温度很高,导致铁盘的温度也很高,使用者不小心就很容易被铁盘烫伤;由于铁盘的温度很高(一般在140度-150度左右),安装铁盘的塑料底座就很变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产品在使用过程防烫伤及确保装配铁盘的塑料座不容易变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底座,其结构可以耐高温并且防止意外烫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热底座,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面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盘、铁盘、铁片通过螺丝连接一体,铁片与尼龙圈通过尼龙圈上的5个尼龙装配柱用螺丝与面壳连接一体,面壳里面装配有控制线路板,底盖通过螺丝与面壳连接一体,底盖带有5只防滑橡胶垫,面壳及底盖由聚丙烯制成。发热盘、铁盘、铁片、尼龙圈、面壳形成稳固的整体,发热盘加热过程中,热气能够顺畅从间隙溢出;尼龙圈在整体的外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煎药、煮水或者煮食物过程中,由于发热盘的温度很高,导热给铁盘,铁盘是装配在尼龙圈上,尼龙(加纤)耐温度很高(一般在250度以上),并且尼龙是热的不良导体,整个加热过程中,尼龙圈的外壁温度一般在70以下,而铁盘温度在150左右,由于尼龙圈在铁盘外围,尼龙圈就起到防止意外烫手的作用;
2、尼龙圈装配固定后,跟面壳之间的间隙有4-6毫米,发热盘底部的热气可以从间隙出来,并且由于尼龙的弱导热性,面壳就不容易变形;
3、本结构的透热性能高,可以保证装配在面壳与底盖中的线路板及其它电气配件不容易因为内部环境温度高而受破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用于煎药、煮水或者煮食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加热底座元件分解图。
图2是加热底座元件装配图。
图3是加热底座热气走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底座,发热盘1装配在铁盘2上,铁盘2有9个直径5mm的排水孔一3,以保证可能溢出的液体能够从排水孔往下排除;装有发热盘1的铁盘2通过螺丝固定在一个铁片4上,铁片4同样有9个排水孔二5,铁片4通过螺丝固定在尼龙圈6上,尼龙圈6固定在面壳8上;面壳8与底盖10之间装有控制线路板。其发热盘1是铸铝材质圆形盘,铁盘2和铁片4由0.5mm厚的不锈钢或者铁板制成,发热盘1、铁盘2、铁片3通过螺丝连接成一体。尼龙圈6由改性尼龙PA66制成,铁片4、尼龙圈6、面壳8通过尼龙圈上的安装柱7,用螺丝连接成一体。尼龙圈6与面壳之间的间隙是4-6mm,此间隙可以保证加热过程中,热气可以从间隙渗出,避免整体内部温度过高。装配后尼龙圈与铁盘2外围之间的间隙是4-6mm,加热过程中,热气也能够顺畅地从此间隙溢出,由于尼龙是耐高温材料,也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的整个加热过程中,尼龙圈的外壁温度比较低,即使使用者操作中不慎碰到尼龙圈,也不会被烫伤。面壳8里面装配有控制工作的线路板,面壳8和底盖10通过螺丝连接成一体。所述的面壳8及底盖10由聚丙烯制成,底盖10带有5只防滑橡胶垫,可以防止整体滑动。电源线通过面壳8的卡口,连接到线路板上。
如图3所示,箭头表示热气走向,本实用新型在煎药、煮水或者食物过程中,所述发热盘1的热能,大部分直接导热给被加热器具(适合多种材质的平底用具),一小部分向下部及圆周散发,向圆周散发的热气,大部分被集中于铁盘2中,从铁盘2与器具之间的间隙溢出;铁盘2受发热盘热气影响发热,一部分热气从与尼龙圈6之间的间隙溢出;一部分从尼龙圈6与面壳8之间的间隙溢出,少部分导热给内部电气元件和塑料件。
总之,本实用新型虽然列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炳广,未经陈炳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9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装置、受激发光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