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8805.1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6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伟良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冯现伟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
背景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文明带入了电器时代,电子设备也随之家喻户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电子领域的一系列产品日益充斥柄丰富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电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面上的电缆一般为电缆芯及其保护层构成,结构单一,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方位需求,申请号为CN200920199204.7公开了一种电缆,包括填充物、护套层、绝缘层、导体,护套层形状为内部中空的圆形,多根导体外部均包裹有圆形的绝缘层,多根导体沿圆心均匀排列紧贴设置在护套层内,在护套层的外壁一侧向外延伸形成圆形的钢缆保护层,钢缆保护层与护套层之间依靠连接部连接,钢缆保护层内插设有与护套层平行设置的钢丝绳;在护套层的中心填充入填充物,填充物的外侧与护套层的外侧紧贴,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电缆内的钢丝绳及其钢丝绳外衬用填充物替换,并在在护套层的外壁一侧向外延伸形成圆形的钢缆保护层,钢缆保护层内插设有与护套层平行设置的钢丝绳,通过以上的结构达到加强整根电缆的强度,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但是该电缆不能保护铝导电层,难以准确检测保护层是否损坏,防范危险能力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包括若干缆芯,所述缆芯外周均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周设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外周设有保护层,所述填充物与保护层之间设有金属铠装层,所述缆芯包括里层和外层,所述里层为铝层,所述外层为铜层,所述金属铠装层表面设有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填充物为PP绳与聚丙烯混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金属铠装层为铜材质。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触发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增加的铜层在发挥铜铝合金优异导电能力的同时,还起到保护铝层的作用,传感器能使检测人员准确检测保护层是否损坏,提醒检测人员及时维修,避免事故发生,PP绳和聚丙烯混合材料填充效果好,适于本实用新型中使用,铜材质的金属铠装价廉易得,防腐蚀性能好,触发式使检测操作更顺利进行,检测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缆芯,2—绝缘层,3—填充物,4—保护层,5—金属铠装层,6—里层,7—外层,8—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电缆,包括若干缆芯1,所述缆芯1外周均设有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外周设有填充物3,所述填充物3外周设有保护层4,所述填充物3与保护层4之间设有金属铠装层5,所述缆芯1包括里层6和外层7,所述里层6为铝层,所述外层7为铜层,所述金属铠装层表面设有传感器8,增加的铜层在发挥铜铝合金优异导电能力的同时,还起到保护铝层的作用,传感器能使检测人员准确检测保护层是否损坏,提醒检测人员及时维修,避免事故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填充物3为PP绳与聚丙烯混合材料,PP绳和聚丙烯混合材料填充效果好,适于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所述金属铠装层5为铜材质,铜材质的金属铠装价廉易得,防腐蚀性能好,所述传感器8为触发式,触发式使检测操作更顺利进行,检测准确度高。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增加的铜层在发挥铜铝合金优异导电能力的同时,还起到保护铝层的作用,传感器能使检测人员准确检测保护层是否损坏,提醒检测人员及时维修,避免事故发生,PP绳和聚丙烯混合材料填充效果好,适于本实用新型中使用,铜材质的金属铠装价廉易得,防腐蚀性能好,触发传感器使检测操作更顺利进行,检测准确度高。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伟良,未经林伟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8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