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3D液晶电视显示效果的背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6283.1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3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潘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7/22;H04N13/04;G02B27/2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液晶电视 显示 效果 背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3D液晶电视显示效果的背光装置。
背景技术
3D液晶显示技术可以分为眼镜式和裸眼式两大类,其中眼镜式3D技术又可分为色差式、偏光式、主动快门式。以主动快门式3D技术为例,其主要原理是将3D视频图像按时间将一帧图像分为二场图像,形成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场画面,通过快门式3D眼镜的配合,使得这两组画面分别进入左眼和右眼,最终在大脑中合成3D立体影像。主动快门式3D显示时,需要对液晶单元的数据刷新、背光状态和3D眼镜状态进行控制,方可达到较好的3D显示效果。
目前液晶电视的背光源基本上以LED发光器件为主,按LED器件在液晶电视背光系统中的摆放位置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形式。直下式背光系统主要由垂直于屏幕平面发光的LED灯提供光源,同时还需要反光板、扩散板等光学材料对LED产生的光进行处理,形成亮度均匀的发光面,保证电视屏幕画面正常显示。
背光系统显示3D图像时,在液晶单元的数据刷新速率较低的情况下,需要对背光源分区域进行控制,以减小3D显示时的左、右眼显示图像串扰。目前,3D液晶电视通常都对LED发光器件进行了分区控制,但受背光系统中光学材料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背光会相互干扰,从而影响了3D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善3D液晶电视显示效果的背光装置,包含反光板和2组LED光源,所述反光板设置有底部反光面、下侧反光面、右侧反光面、上侧反光面、左侧反光面,所述反光板沿电视机屏幕的图像行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由上隔离反光面、下隔离反光面(112)上端靠近形成,所述上隔离反光面、下隔离反光面上端靠近而形成的隔离反光面交线在底部反光面上的投影位于底部反光面的中线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3D显示过程中左右眼图像串扰、提高3D图像显示亮度,提高3D显示效果,同时还降低了液晶显示屏模块的技术要求,从而降低了整机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传统背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00.反光板;101.下侧反光面;102.右侧反光面;103.上侧反光面;104.左侧反光面;105.底部反光面;106 .LED光源;107.侧反光面边缘;108.隔离反光面交线;111.上隔离反光面;112.下隔离反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传统的背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装置包含一个反光板100和2组LED光源106,其背光光源被分为独立的两个区,但由于这两个区之间无隔离,故在进行3D图像显示时,光源间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对3D图像显示效果影响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含一个反光板100和2组LED光源106,并在传统背光装置两个光源区之间设置隔离部。其中反光板100包含上侧反光面103、下侧反光面101、左侧反光面104、右侧反光面102、底部反光面105。其中,上侧反光面103、下侧反光面101、左侧反光面104、右侧反光面102与底部反光面105间的夹角相等,且在95°至135°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夹角均为110°;所有侧反光面等高,即所述下侧反光面101、右侧反光面102、上侧反光面103、左侧反光面104)上边缘与底部反光面105的垂直距离相等。侧反光面边缘107与底部反光面105的垂直距离H在10毫米到90毫米之间,本实施例中H为25毫米。
本实施例中,隔离部由上隔离反光面111和下隔离反光面112上端部组成,所述隔离部突出于底部反光面105,剖面如图3所示。上隔离反光面111、下隔离反光面112上端紧靠,呈山脊状,形成隔离反光面交线108,隔离反光面交线108平行于底部反光面,且其正投影位于底部反光面的中线上。隔离反光面交线108与底部反光面105间距离小于侧反光面边缘107到底部反射面105间的距离H,且大于0.7H,本实施例为24毫米。上隔离反光面111、下隔离反光面112与底部反光面105间的夹角在95°至135°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夹角均为110。所述上隔离反光面111、下隔离反光面112的长度与底部反光面105的长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62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零部件喷塑传送轨道的润滑结构
- 下一篇:管状直角给料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