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透气塞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5390.2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4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冠亚;杨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4/04 | 分类号: | F16K24/04;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透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路机振动轮上的部件,具体是一种新型透气塞。
背景技术
透气塞安装在压路机振动轮上,用于平衡振动轮激振室与外界之间的压力。振动轮工作时,激振室内温度较高,内部空气膨胀而压力升高,激振室冷却后,气体收缩,内部压力变低,如果透气塞堵塞,则会造成激振室内气体压力过高或过低,会损伤振动轮的密封装置,导致振动轮漏油。因此透气塞对振动轮的可靠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目前压路机上安装的透气塞大多为直通式,结构比较简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自激振室进入透气塞的高温高压气体夹杂着一部分油雾,由于外界温度较低,这部分油液凝结在透气塞气孔周围,导致漏油现象;
2、由于油液对灰尘具有吸附作用,大量的尘土聚集在透气塞气孔处,造成透气塞阻塞,隔绝了激振室与外界间的压力平衡通道,直接影响振动轮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透气塞,能够防止透气塞气口的堵塞和漏油,并阻止外界灰尘进入激振室内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透气塞,包括盖、滤网、滤芯、壳体和冷却螺塞,壳体内孔为通孔;冷却螺塞安装在壳体内孔底部,冷却螺塞与壳体内壁的间隙形成气体通道,冷却螺塞上端面设有通气孔,冷却螺塞上端面安装滤芯;滤网安装在壳体顶端面上,由盖压紧;盖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盖的侧面开设有孔。
进一步,壳体外侧加工有棱状凸起。
进一步,壳体上加工有六角凸台。
进一步,壳体内孔底部为锥面。
进一步,冷却螺塞底部及上端加工有凹槽。
进一步,冷却螺塞表面加工有螺纹,螺纹与壳体内壁的间隙形成螺旋形气体通道。
进一步,滤芯为螺旋形层状结构。
进一步,盖侧面开设的孔为锥形,锥形孔大孔在内小孔在外。
进一步,盖的外侧加工有棱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体积膨胀的高温油气经透气塞壳体的底孔进入透气塞内部,经透气塞底部的凹槽沿冷却螺塞的螺旋通道上升,在此过程中得到冷却,冷却后的油气混合物沿冷却螺塞上部的凹槽和通气孔进入滤芯,油液在滤芯上凝结,气体从盖侧面上的锥形孔通向外界,防止其凝结到透气塞外表面上而形成漏油现象,避免了油液吸附尘土聚集在透气塞气孔处,造成透气塞阻塞;振动轮停止工作后,激振室内气体温度降低,外界的空气沿与排气相反的通道进入激振室内部,透气塞壳体与盖之间安装的滤网对进入透气塞内的气体进行过滤,防止灰尘进入到振动轮内部;透气塞内凝聚的油液也能够通过进排气通道回流至激振室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2、滤网,3、滤芯,4、壳体,5、冷却螺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新型透气塞,包括盖1、滤网2、滤芯3、壳体4和冷却螺塞5,所述的壳体4内孔为通孔;冷却螺塞5安装在壳体4内孔底部,冷却螺塞5与壳体4内壁的间隙形成气体通道,冷却螺塞5上端面设有通气孔,冷却螺塞5上端面安装滤芯3;滤网2安装在壳体4顶端面上,由盖1压紧;盖1与壳体4通过螺纹连接,盖1的侧面开设有孔。
进一步,壳体4外侧加工有棱状凸起,用于增大和外界空气的接触表面积,利于散热。
进一步,壳体4上加工有六角凸台,方便透气塞安装。
进一步,壳体4内孔底部为锥面。便于液体回流,并利于气体流向冷却螺塞5。
进一步,冷却螺塞5底部及上端加工有凹槽。便于气体进出。
进一步,冷却螺塞5表面加工有螺纹,螺纹与壳体4内壁的间隙形成螺旋形气体通道,螺旋形气体通道增加了气体的流动距离,便于气体冷却。
进一步,滤芯3为螺旋形层状结构,便于油气的冷凝和滴下。
进一步,盖1侧面开设的孔为锥形,锥形孔大孔在内小孔在外。防止聚集在气孔边缘的油液流向外面,能够减少灰尘的聚集。
进一步,盖1的外侧加工有棱状凸起。方便手工拆装。
壳体4安装在激振室透气孔处;冷却螺塞5安装在壳体4的内孔底部,并使螺纹与壳体4的内孔紧密配合,保证气体只沿着螺纹轨迹进出;滤芯3外侧与壳体4紧贴在一起;滤网2和滤芯3均非紧密安装,容易取出。透气塞的保养维护比较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5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净水器进出水管接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一体阀及其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