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管状制品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2704.3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7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平;杨小兵;龙国荣;卞志勇;张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36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增强 树脂 复合材料 管状 制品 成型 装置 | ||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管状制品成型装置。
(二)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或麦秸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这一名称。50年代以后,陆续发展了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70年代出现了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复合材料,其中用途最广、最重要的就是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按照产品形状不同,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有多种成型工艺,其中管状产品采用气袋吹胀法成型,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在成形过程中,由于纤维层之间存在空隙,有空气存留,会在复合材料制品表面形成针孔,影响产品表面质量,同时会在复合材料内部出现气泡、分层等缺陷,使产品性能降低。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赶走残存空气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管状制品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管状制品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吹气袋,其特征是:还包括使用时铺设在上模具和下模具内侧的真空袋膜层和与真空袋膜层配套的抽真空装置,吹气袋位于真空袋膜层内侧。
真空袋膜层有多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利用抽真空装置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部残留的气泡在产品成型前预先排出,可以消除复合材料内部以及内表面的缺陷,提高复合材料制品性能。
(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3吹气袋,4复合材料层,5真空袋膜层,6抽真空装置。
(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该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管状制品成型装置,包括可合到一起形成管状空腔的上模具1、下模具2,与待制造产品内壁相吻合的吹气袋3,以及使用时铺设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2内侧的真空袋膜层5和与真空袋膜层5配套的抽真空装置6,吹气袋3位于真空袋膜层5内侧。真空袋膜层5可以只有一层,也可以具有多层,当具有多层时可以将复合材料层4内的残留气泡排除的更彻底、更干净。真空袋膜层5可以是聚酯、聚烯烃膜、聚酰亚胺膜和尼龙膜中的一种或几种共用。
使用时,先将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内侧铺设好预浸好树脂的复合材料层4后,先后放入真空袋膜层5和吹气袋3,用抽真空装置6抽真空,在真空的作用下,复合材料层4中的空气被抽出,真空袋膜层5与复合材料层4一起,紧紧地贴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内表面;然后在吹气袋3中吹入高压空气,根据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类型对模具进行加温,直至树脂固化成型。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27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