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R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1937.1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7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余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金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r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CR反应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PCR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医学临床诊断过程中,PCR反应技术是不可缺少的。PCR反应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故又称为基因的体外扩增法。在待扩增的DNA片断两侧和与其两侧互补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经变性、退火和延伸若干个循环后,DNA扩增2的平方次倍。PCR管用于PCR仪和测序仪。
传统的PCR管整体采用PP材料制成,密封性一般,普通的PCR管质检标准为3%以下。在盛放气溶胶时容易产生交叉污染。如专利号为ZL200820164042.9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的荧光定量PCR试管加热密封装置包括上、下压板,上、下压板中分别嵌有发热元件,下压板上设有插置试管的第一孔,上压板具有与下压板第一孔相应的第二孔,上压板与丝杆固定,丝杆螺母限位于螺母限位板中,上压板在丝杆螺母机构带动下上下移动。但是该装置同样具有上述缺陷,因此需要对现有的PCR反应管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开合容易的PCR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CR管,包括至少一个管体和与该管体相配合的管盖,所述的管体为PP材料制成,管体包括管状的主体和与主体相连接的锥形底,管盖为PP材料制成,管体与管盖的配合部设有TPU材料制成的环形的密封套,密封套与管体固定。TPU即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制成的产品能保持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增加的TPU材料的密封套使管体和管盖之间的密封更加紧密,实现了盛放溶液的零蒸发,避免了盛放气溶胶时产生的交叉感染。
作为优选,密封套顶部设有沿,沿的底面与管体的顶面配合且沿的外周面与管体顶部的外周面平齐。此结构使管体和密封套固定在一起时成为一个整体,在管盖开合时,密封套不易与管体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上部的内壁设有台阶,该台阶的宽度与密封套的底端契合使密封套的内周面与主体的内壁面光滑过渡。
作为优选,所述管盖的下部与密封套配合处设有朝外的环形凸起,密封套内壁面上设有与该环形凸起相配合的凸环。环形凸起进入管体内时,位于凸环的下方,凸环对环形凸起起阻挡作用,提高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锥形底的下端面为圆弧面。圆弧面的底部不易残留反应液。
作为优选,该PCR管包括两个以上呈线性连接的管体和与各管体相配合的呈线性连接的管盖,所述的管盖与管体为分体式结构。一般根据客户需求,将PCR管制造成容量为10μl、20μl的八连排,也可以为其他个数的连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普通PCR板相比,本实用新型密闭性好,可达到零蒸发(普通的质检标准为3%以下),防止气溶胶交叉污染,易开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11、主体,12、锥形底,13、台阶,2、管盖,21、环形凸起,3、密封套, 31、沿,32、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PCR管,包括八个呈线性连接的管体1和与各管体相配合的呈线性连接的管盖2,管盖与管体为分体式结构。管体为PP材料制成,管体包括管状的主体11和与主体相连接的锥形底12,锥形底的下端面为圆弧面。管盖为PP材料制成,管体1与管盖的配合部设有TPU材料制成的环形的密封套3,密封套与管体固定。密封套3的顶部设有朝外的沿31,沿的底面与管体的顶面配合且沿的外周面与管体顶部的外周面平齐。主体11上部的内壁设有一个台阶13,该台阶的宽度与密封套的底端契合使密封套的内周面与主体的内壁面光滑过渡。管盖2的下部与密封套配合处设有朝外的环形凸起21,密封套内壁面上设有与该环形凸起相配合的凸环32。
TPU材料制成的密封套3使管体和管盖之间的密封更加紧密,实现了零蒸发。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金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金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19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煤气脱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