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管口式灌装多层共挤膜大输液软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1040.9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7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邹瑰丽;张爱波;毛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414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口 灌装 多层 共挤膜大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输液包装袋,特别指一种非管口式灌装多层共挤膜大输液软袋。
背景技术
现医药领域技术中软袋包装大输液制剂非管口式灌装软袋制造方法常采用袋体成型同时焊接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再通过对袋体非密封膜材进行开口将药液灌入袋体、最后通过140度左右的加热模具对膜材进行焊接实现输液袋的最终密封。此输液软袋制造方法存在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焊接与周边焊接时需在袋体另一侧预留一定大小可以将膜分开的开口,袋体运行转移至灌装封口要经过灌装工位之前几个工位,袋体预留开口到灌装封口结束之间需配套几个特定工位,软袋包装大输液制剂软袋制造方法复杂,设备制造成本相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利用相应工艺制成的一种非管口式灌装多层共挤膜大输液软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袋体,袋体中部为灌液腔的输液软袋,其中:
袋体的顶端预留有与灌液腔相通的开口,开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形定位孔,袋体的底端开有输液挂孔;
所述的开口内设置加药管口和输液管口,且加药管口和输液管口与开口焊接成一体,并通过焊接成的焊接面将灌液腔密封成一密闭的液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工艺流程。将管口焊接区与灌液封口区合二为一,使用一套焊接模具,不仅可以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同时将两焊接区域改为一焊接区域,大大减少了漏液存在的风险将焊接时产生的不良率。
2、本实用新型能稳定充保护气体效果。当快速灌充输液袋储存一些特殊药品时,而从接口灌装的直管、单硬管、直开口式灌装口,就不能满足充保护气后到各灌装口封口时处于密闭的状态。所以,以直管、单硬管、直开口式灌装口的袋体无法保证最终充保护气体的效果。膜材开口设计,灌装抽真空充保护气体后,气体成饱和状态。有效的保证了腔室充保护气体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生产成本更低。本实用新型接口与密封盖均可做到最经济尺寸,即满足临床输药加药即可。对袋体膜材来讲通过接口将膜材撑开更有有效增大灌药空间,减少了灌装过程中,液体重力造成膜材收紧挤压灌液不多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生产效率高。特别对于大规格式500ml以上的大输液袋体,一般都采用接口灌液的方式,开口小,灌装时长,从而造成效率低。本袋体灌液口不受接口尺寸的影响,开口也受液灌液口的影响,实现了高效灌装,大大提高了灌装效率。解决了大规格大输液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未焊接管口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2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袋体7,袋体7中部为灌液腔4,其中:
袋体7的顶端预留有与灌液腔4相通的开口5,开口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形定位孔6,袋体7的底端开有输液挂孔9;
所述的开口5内设置加药管口1和输液管口2,且加药管口1和输液管口2与开口5焊接成一体,并通过焊接成的焊接面3将灌液腔4密封成一密闭的液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口5的底端设置有导留槽10。所述的加药管口1和输液管口2均为自密封结构,且管口底端连接导留槽10。所述的袋体7的灌液腔4外壁设置有印刷区8。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袋体顶部设置为开口,使袋体顶端程非封闭状态;在袋体顶部两侧焊接面对称形成两只圆型定位孔,以供后工位对开口式多层共挤膜输液袋进行辅助定位;在尾部焊接面中间的焊接区域内冲切出供临床输液时用于将开口式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悬挂使用的挂孔。将自带密封功能的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加药管口、输液管口唯一开口端与开口式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袋体前端进行焊接,使开口式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前端程封闭状态;通过袋转移流程将已成型的开口式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经平移、翻转等过程后,通过袋体顶部焊接面对称设置的两只定位孔定位固定于开口式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制袋灌封机后车环形夹具上,使开口式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呈上固定;所述顶部封口流程是在开口式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完成药液灌装后,对袋体顶部开口灌装处进行管盖焊接,完成开口式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的最终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10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短可调型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清理皮带凹槽中煤泥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