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和汽车空调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09630.8 | 申请日: | 2013-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9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英;牛凤仙;潘乐燕;刘启华;赵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B60H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建新;严志军 |
| 地址: | 201203 中国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汽车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前述汽车空调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调节的装置。汽车空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目前空调装置已是汽车的基本配置,能够提供制冷或者制热功能,且根据需求可以调节冷、热风的分配比例达到舒适性效果及某些除霜除雾工况要求。
在现有技术的汽车空调系统中,制冷功能通过空气和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换热实现,而制热功能则通过空气和暖风芯体换热实现(在某些电动汽车中可能为空气与空调箱内的电加热器换热)并通过使用温度风门调节经过暖风芯体的空气的比例来调节温度(或通过调节电加热器PWM占空比实现温度调节)。
现有空调箱的温度风门设计只能调节空气是否经过暖风芯体以及经过暖风芯体的风量比例,即在各种工况下空气从鼓风机出来都需先经过蒸发器。在冷、热空气混合工况,不能调节蒸发器负载,造成压缩机能耗的浪费;在自然风及热风需求工况时,不能避开空气在蒸发器侧的阻力,造成鼓风机能耗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蒸发器负载、最大限度节约压缩机能耗,同时通过降低空气在蒸发器侧的阻力,节约鼓风机能耗。
进一步地,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前述空调系统的汽车。
为了克服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的端部设置有可调节的旁路风门,并且在所述蒸发器后方设置第一混风区,经过所述蒸发器的气流与经过所述旁路风门的气流在所述第一混风区内混合。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空调系统中,所述空调系统中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旁路风门的开度的电机。
可选地, 在如前所述的空调系统中,所述开度的调节范围为0-100%。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空调系统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混风区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蒸发器之间。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空调系统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后方的第二混风区,在所述第一混风区和所述第二混风区之间设置有可调节的温度风门,经过所述加热装置的气流与经过所述温度风门的气流在所述第二混风区内混合。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空调系统中,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芯体或电加热器。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空调系统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空气温度的外温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混风区内的混风区温度传感器;和/或防结雾传感器。
为了克服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空调系统和汽车,能够节约汽车空调的能耗、降低空调噪音,使得空调的控制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更加显然。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示意性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示意性简图。在图中,附图标记1表示汽车空调系统的蒸发器,2表示旁路风门,3表示第一混风区,4表示加热装置,5表示第二混风区,6表示温度风门,7表示外温传感器,8表示混风区温度传感器,9表示防结雾传感器,10表示空调系统壳体。图中箭头A、B、C、D、E、F、G分别示出了沿各个方向的气流,具体地说,A表示由鼓风机吹入并且待经过蒸发器1的气流,B表示由鼓风机吹入并且待经过旁路风门2的气流,C表示经过旁路风门2待进入第一混风区3的气流,D表示从第一混风区3待经过加热装置4的气流,E表示从第一混风区3待经过温度风门6的气流,F表示已经过加热装置4并且待进入第二混风区5的气流,G表示第二混风区5内待用于调节汽车内空气的气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96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