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6998.9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6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潘海军;郝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宇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0 | 分类号: | F16N7/30;F16N7/38;F16N23/00;F16N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润滑 系统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油气润滑系统,应用于钢铁厂、电厂、工程机械制造业、风机、农林机械、汽车工业、矿山、造纸业、食品级饮料业、轨道、铁路等行业。其亦应有在水泥厂、机床、刀具行业、玻璃厂、纺织厂、油墨厂、印刷厂、港口、车辆服务业等。
2、背景技术
在润滑领域,分为干油润滑、稀油润滑、油雾润滑、油气润滑等形式。其中以干油润滑应用最为广泛。国内市场上润滑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
1)干油润滑系统由于输送的润滑剂属于非牛顿流体,润滑剂形态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计量、泵送有难度,所以干油润滑系统的定量、控制及检测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后期引入的双线集中润滑系统,也只局限于外形及安装方式的改变,均无大的突破。
2)传统的润滑系统,供油周期短,需油量大,这就造成了润滑脂的极大浪费,并对环境及设备冷却水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3)传统的润滑系统,系统供油过程状态不可见,并且是否供油不易查看,出现故障更不宜查找,一般是发现轴承润滑不良而报废时才发现润滑系统出现了问题,这就对生产造成了极大地浪费。
3、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解决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和油雾润滑系统因为热轧温度高,环境差带来的缺陷,本发明采用结构简单的油气润滑系统,油气润滑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相对简单,能够满足基本设备的润滑要求。为了解决油雾润滑的凝缩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油气润滑系统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稀油输送到轴承后并不将油撞击为细雾,而是利用压缩空气流动把油沿管路输送到轴承,因此不再需要凝缩。凡是能流动的液体都能够输送,不受粘度的限制,可以输送粘度值高达7500mm2/s的油品。为了解决设备管路堵塞现象,本发明通过控制润滑油和压缩空气洁净度来控制清洁度,本发明对对润滑油的清洁度要求不高,NAS9级或优于NAS9级都可采用,普通的新油一般可以直接使用。本发明的主要作用是形成油气并对油气进行输送和分配,对应的一套油气润滑系统由以下所有或某几个部分组成:(1)供油及油量分配部分(2)供气部分(3)油气混合及油气流检测部分(4)油气输送及分配部分(5)电气控制部分(6)油的回收及再利用部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气流将润滑剂输送到润滑点处的技术,与以往的油雾润滑所不同的是:油气润滑是利用润滑剂在管路中的“附壁效应”我们知道润滑剂是有粘度的,当气流以一定的速度在管路中流动时,润滑剂下层附着在管壁上,上层被气流吹动向前输送,因此,滴状润滑剂就会被吹成线状油流向前输送。经过一段距离的管路输送后,间断供应的润滑剂就会形成连续的油流进入润滑点,对润滑点形成连续润滑。
单相流体油和单相流体压缩空气混合后就形成了两相油气混合流,两相油气混合流中油和压缩空气并不真正融合,而是在压缩空气的流动作用下,带动润滑油沿管道内壁不断地螺旋状流动并形成一层连续油膜,最后以精细的连续油滴的方式喷到润滑点,也因此,在油气润滑系统中,总共有三种介质即油、气和油气混合气,对应的也就有三种介质管道即油管、气管和油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宇通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宇通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69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生产墙体砌块的链铸机混料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LED彩色节能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