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度提高的轻量化轮毂铸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4359.9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4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施晶;施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方龙机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00 | 分类号: | B60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提高 量化 轮毂 铸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强度提高的轻量化轮毂铸件。
背景技术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惯性的原因,轮胎和轮毂的大小直接影响转动动量和直线运动动量,如果惯性增大,将既影响加速,又影响刹车。而如果想提高性能,减少轮子惯性,又想加大加宽轮胎,首先就要考虑减少轮子的重量,即选用轻量化轮毂,这样可在重量减少的情况下来弥补重量外移带来的惯性增加。
基于上述原因,目前铝合金轻量化轮毂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制造中。轻量化轮毂的实现往往以加大或增加辐窗,以及减少轮毂厚度为主要途径。而在轮毂铸造过程中,辐窗较大或较多,或者轮毂较薄也使得轮毂自身结构强度不足,强度测试无法达标,造成轻量化轮毂次品率高的现象,使得产品成本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采用在铸件中设置加强筋的方式,提高轻量化轮毂铸件的结构强度,以达到强度测试标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强度提高的轻量化轮毂铸件,包括轮辋和轮辐,轮辐中设有辐条,相邻辐条之间通过辐窗间隔开来;轮辐背面的各辐条上均设有逃料线,逃料线轮廓内挖设有减重槽,减重槽内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逃料线随辐条轮廓设置,加强筋固定于减重槽内靠近轮辋的一侧。逃料线以及减重槽的设置是为了保证轮毂的重量较轻,而随辐条轮廓设置的逃料线能够同时保证轮毂运行时的平衡性能;加强筋设置于靠近轮辋的一侧也能够优化轮毂的重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轮毂的转动动量。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与辐条为一体化成型。如设计阶段即可知轮毂强度可能不足,则压铸或者浇铸过程中即可同时对加强筋、减重槽和辐条进行成型,一体化的加强筋与辐条位置更加稳定,且加工过程也相对更容易。而对于已经设有减重槽的轻量化轮毂来说,如果在强度测试阶段才得到强度不达标的结果,则可于轮毂背腔的辐条减重槽中添加加强筋,在保证轮毂临界重量的基础上,使得轮毂强度也能够达标。
为了使得加强筋的设置不会增加轮毂运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从而影响轮毂自身性能以及车速,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强筋顶部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加强筋体积小,重量轻且分布均匀,能够保证轻量化轮毂的临界重量;同时加强筋的设置使得轻量化轮毂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大大降低轮毂产品的次品率,降低产品成本,保证轮毂强度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形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左视图;
其中:1-轮辐,2-轮辋,11-辐条,12-逃料线,1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为,强度提高的轻量化轮毂铸件包括轮辋2和轮辐1,轮辐1中设有辐条11,相邻辐条11之间通过辐窗14间隔开来;轮辐1背面的各辐条11上均设有逃料线12,逃料线12轮廓内挖设有减重槽15,减重槽15内设有加强筋13,加强筋13可为固定于减料槽15内、顶部为弧形的凸起,这样可使得加强筋的设置不会增加轮毂运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从而影响轮毂自身性能以及车速。
本实用新型中,逃料线12以及减重槽15的设置是为了保证轮毂的重量较轻,逃料线12随辐条11轮廓设置,即辐条11较宽的部位减重槽15也随之加宽,随辐条轮廓设置的逃料线能够同时保证轮毂运行时的平衡性能;加强筋13固定于减重槽15内靠近轮辋2的一侧。加强筋13设置于靠近轮辋2的一侧也能够优化轮毂的重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轮毂的转动动量。
上述加强筋13的设置可与辐条11为一体化成型。如设计阶段即可知轮毂强度可能不足,则压铸或者浇铸过程中即可同时对加强筋13、减重槽15和辐条11进行成型,一体化的加强筋与辐条位置更加稳定,且加工过程也相对更容易。而对于已经设有减重槽的轻量化轮毂来说,如果在强度测试阶段才得到强度不达标的结果,则可于轮毂背腔的辐条减重槽中添加加强筋,在保证轮毂临界重量的基础上,使得轮毂强度也能够达标。
本实用新型中的加强筋体积小,重量轻且随辐条分布均匀,在保证轻量化轮毂的临界重量的同时,加强筋的设置使得轻量化轮毂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大大降低轮毂产品的次品率,降低产品成本,保证轮毂强度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形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方龙机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方龙机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43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