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桩抗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377.5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0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丁光文;曾长贤;徐正东;王新;杜兴国;谭小科;谢百义;戴颖;袁建国;王卫国;郭睿;蒋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桩抗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坡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微型桩抗滑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山区较多,部分地区在修建铁路或者公路后容易出现坍塌、开裂、挡墙错动各种滑坡灾害事故,而目前国内常用的滑坡处理技术如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抗滑桩处理滑坡多采用人工开挖基坑,混凝土浇铸工作量大,在陡坡上施工难度很大,并存在安全隐患,在地下水位较高时,施工成本高,且工期不易控制;而预应力锚索,需进行几次张拉和注浆,工艺复杂,且施工点分布于整个加固坡面,施工设备搬家困难等。明洞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工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微型桩抗滑结构,通过结合微型桩桩群和锚索,提高滑坡整治效果,保证环境和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桩抗滑结构,包括多组微型桩桩群、铺设于滑体坡面的压顶梁和锚索。每组微型桩桩群之间间隔有一段距离,每两组桩群的间距为5~10m,从而减少工程数量和造价。微型桩的桩体穿过滑体进入稳定地层内,每组微型桩桩群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节压顶梁,压顶梁的形状为立方体,尺寸大小根据微型桩桩群的分布调节。压顶梁将同组的微型桩桩顶联为一体,共同承受荷裁。锚索的一端与压顶梁固定衔接,另一端穿过滑体固定于稳定地层内,锚索与压顶梁形成夹角,锚索与压顶梁之间的夹角为10~30度,使抗滑结构整体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可以有效地限制整个抗滑结构的侧向变形,改善微型桩受力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所述微型桩桩群由至少三排纵向间隔成排的微型桩布设而成。所述微型桩桩群中间的一排或两排微型桩为竖直桩,中间的一排或两排微型桩两侧其余的多排微型桩依次倾斜外张,提高桩群抗力。中间一排或两排微型桩两侧的多排微型桩以1~10度的角度倾斜。通过改变桩群内微型桩的间距和排列来适应不同的工程的需求,提高微型桩桩群的整体承载能力。施工时,采用压力注浆工艺形成微型桩,微型桩由插入桩孔内的钢筋和压力灌注的浆料固结体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微型桩桩体布置灵活,对土体扰动小,施工过程中的压力注浆技术能使桩体可靠地锚固在滑体中,并加固滑体,防止滑体中渗流裂隙的发展。微型桩桩体穿过滑体进入稳定层与山体形成复合挡土结构。复合挡土结构所承受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荷载,通过锚索传递到处于稳定区域中的锚土体上,再由锚固体将传来的荷载分散到周围稳定的土层中,改善抗滑结构整体受力条件,从而可以充分发挥结构的整体受荷能力和地层的自承能力。微型桩桩群和锚索通过压顶梁联成一体,使抗滑结构整体在横向和纵向都具有较大侧向刚度及惯矩,可以有效地限制抗滑结构的侧向变形。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微型桩桩群的合理布置及桩后土体的压力拱作用,对微型桩桩群进行分组排列,每组微型桩桩群之间设置一定间距,较现有技术中连续布置的微型桩抗滑结构能有效的节约成本,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施工设备简单、轻便,不受场地和空间限制,施工时震动、地面扰动和噪音小,在环境和工作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处理滑坡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布置示意图
图3为单节压顶梁下微型桩的平面布置图
1-微型桩桩群,2-压顶梁,3-锚索,4-滑体坡面,5-滑体,6-稳定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桩抗滑结构,包括多组微型桩桩群1和铺设于滑体坡面4的压顶梁2,每组微型桩桩群1之间间隔有一段距离,微型桩1的桩体穿过滑体5进入稳定地层6内,每组微型桩桩群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节压顶梁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锚索3,锚索3的一端与压顶梁1固定衔接,另一端穿过滑体5固定于稳定地层6内,锚索3与压顶梁2形成夹角。所述锚索3与压顶梁2之间的夹角为10~30度。每两组微型桩桩群1的间距为5~10m。微型桩桩群1由至少三排纵向间隔成排的微型桩布设而成。所述微型桩桩群1中间的一排或两排微型桩为竖直桩,中间的一排或两排微型桩两侧其余的多排微型桩依次倾斜外张。所述中间一排或两排微型桩两侧的多排微型桩以1~10度的角度倾斜。
施工前,先通过计算设计出微型桩桩群1最佳的分布方式,具体的设计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滑坡推力;
2)通过比较水平推力、极限抗力和桩后拱圈土体的平衡条件,计算相邻桩间土体塑性变形的稳定性,确定了微型桩横向间距,其中抗力是由两根相邻微型桩的锚固效应提供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3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烫斗底板
- 下一篇:一种正抓钢管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