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湿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065.4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9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夏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南炭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86;B01D53/4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23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湿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局部空气优化的吸湿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空气品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微生物是室内空气重要污染物,而湿度是影响空气中悬浮微生物(即生物气溶胶)和光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
目前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已有较多研究,对空气相对湿度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室内空气湿度无论是对人体健康,还是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效果都有着重要影响。空气相对湿度过小容易夺走人体内的水分,还会诱发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症等,这不仅会使流感病毒和致病力很强的革兰氏阴性菌等病菌繁殖速度加快,而且还会随粉尘扩散引起传染。而相对湿度若大于80%同样会使人体感觉不舒适,严重的还会引起胃病、皮疹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必要开发集吸湿与净化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室内空气优化装置,实现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有效调节及污染物的高效吸附与分解,广泛用于居家室内VOCs、细菌、病毒的去除,以及对空气湿度要求苛刻的博物馆、文物馆藏等地,改善空气质量。
通常对污染空气采取吸附、过滤、静电除尘等方法进行处理,公开号为CN 201036630Y、CN 2529646Y、CN 101108258A、CN 200948409Y、CN 101469895A、CN 2533415Y以及CN 201030073Y的专利中都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能有效进行光催化分解,但它们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均使用了紫外灯作为光催化响应光源。并且,这些发明专利都只能进行空气净化,无法进行吸湿,在高湿度条件下,污染空气的净化条件会明显降低,影响了净化效果。申请号为201020221883.6的专利也公开了一种被污染空气的吸附分解装置,但也仅用于污染空气的净化,也不能用于吸湿。
因此,有必要开发结构简易且集吸湿净化于一体的新型吸湿净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易且集吸湿净化于一体的新型吸湿净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湿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壳体空腔;所述壳体空腔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风机、板槽Ⅰ和板槽Ⅱ;所述板槽Ⅰ内设置有吸湿材料,所述板槽Ⅱ内设置有竹炭材料。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湿净化装置的改进:所述的风机为吸气风机。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湿净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吸气风机采用直流电或交流电运行。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湿净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湿材料为有机吸湿材料、无机吸湿材料或有机/无机复合吸湿材料制成的吸湿材料。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湿净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湿材料内设置有蜂窝状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湿净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竹炭材料为由光催化溶胶改性竹炭经压制而成的竹炭材料。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湿净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炭材料内设置有蜂窝状孔。
本实用新型的吸湿净化装置结构简易且集吸湿净化于一体,操作方便。该吸湿净化装置,实现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有效调节及污染物的高效吸附与分解,可广泛用于居家室内相对湿度调节以及VOCs、细菌以及病毒的去除,也可用于对空气湿度要求苛刻的博物馆或者文物馆藏等地。而使用过久后,发现使用效果降低的时候,可以更换板槽和板槽,即可以再次进行使用,多次重复使用的方式,可以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湿净化装置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给出了一种吸湿净化装置,包括壳体6;壳体6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壳体空腔,在壳体空腔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风机1、板槽Ⅰ2和板槽Ⅱ3。
板槽Ⅰ2内设置有吸湿材料4,板槽Ⅱ3内设置有竹炭材料5;风机1为吸气风机;吸气风机采用直流电或交流电运行,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吸气风机可以通过市购的方式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南炭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安南炭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0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