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水型人行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2584.9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量;黄华华;杨卫;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5/00 | 分类号: | E01C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孙人鹏 |
地址: | 400023 重庆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 人行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透水型人行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城市的地表逐渐被阻水材料所覆盖,形成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透水人行道可以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雨天行走的舒适性,调节环境温度,符合国家提出的建设安全环保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但是传统的透水人行道,虽然透水效果比较好,但是多余的雨水会经路面渗入下层的路基,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水还可能经人行道路基和路缘石下端渗入车道的路面层,对车道路面造成损坏。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现有透水人行道结构排水效果差,多余的水会经路面渗入下层的路基,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和排水效果好的透水型人行道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包括路缘石及其外侧的人行道,该人行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性面层、透水性整平层、透水性基层、反滤垫层和路基,所述路基的内端部下凹,并与路缘石外侧面形成凹槽,所述反滤垫层内端部的下部填满所述凹槽,在所述反滤垫层与路基和路缘石之间铺设有防水土工布,在所述反滤垫层内端部的下部沿人行道长度方向铺设有水平透水管,该透水管靠近所述凹槽底部,并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路缘石位于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人行道一般为外侧高内侧低,路缘石位于人行道内侧,雨水从人行道外侧向路缘石处流动,经透水性面层、透水性整平层、透水性基层、反滤垫层流下,少量的水可渗入路基,多余的水流向低处的凹槽内经透水管排入市政排水系统,避免雨水过多对路基造成损坏,防水土工布可使多余的水集中在凹槽内经透水管排出,同时可以防止多余的水从路缘石和路基的结合处浸入车行道,有效保护车行道路面的,即保证了人行道结构耐久性需求,又可使雨水透至人行道下,防水和排水效果好。
所述防水土工布外端至凹槽的距离大于等于200mm。
能有效阻止多余的水渗入路基,使多余的水流入低处的凹槽内。
所述透水性整平层的厚度大于透水性面层的厚度,所述透水性基的厚度大于所述透水性整平层的厚度。
所述透水性面层为透水水泥混凝土层,所述透水性整平层为中粗砂垫层,所述透水性基层透水性基层为透水水泥稳定层。
透水水泥混凝土层保证人行道美观和足够的强度,中粗砂垫层让人行道更平整,透水水泥稳定层透水效果更好,反滤垫层使水流动更好。
所述路基的宽度大于防水土工布外端至路缘石外侧面的距离。
防水土工布太宽会使雨水全部集中在路基上方,而不能从路基少量的流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将渗入路基上的多余的雨水经透水管排出,即保证了人行道结构耐久性需求,又可使雨水透至人行道下,防水和排水效果好,同时避免雨水渗入车行道,有效的保护车行道路面。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包括路缘石6及其外侧的人行道,路缘石6位于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该人行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性面层1、透水性整平层2、透水性基层3、反滤垫层4和路基5,路基5的内端部下凹,并与路缘石6外侧面形成凹槽,反滤垫层4内端部的下部填满所述凹槽,在反滤垫层4与路基5和路缘石6之间铺设有防水土工布7,防水土工布7外端至凹槽的距离大于等于200mm,在反滤垫层4内端部的下部沿人行道长度方向铺设有水平透水管8,该透水管8沿人行道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并靠近凹槽底部,且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
透水性面层1为透水水泥混凝土层,透水性整平层2为中粗砂垫层,透水性基层透水性基层3为透水水泥稳定层,且透水性整平层2的厚度大于透水性面层1的厚度,透水性基层3的厚度大于透水性整平层2的厚度,路基5的宽度大于防水土工布7外端至路缘石6外侧面的距离。
车行道路面为中间高两侧低,人行道为外侧高、内侧低,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水流方向,多余的雨水经防水土工布7汇集在凹槽内,通过透水管8排入市政排水系统,反滤垫层4与路基5和路缘石6之间铺设防水土工布7,可以防止雨水从路基5与路缘石6的结合处渗入车行道,对车行道路面起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25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