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2427.8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5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日升;刘刚;赵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存在着曲轴箱窜气的现象,窜气如果不能被及时导出,将会导致曲轴箱的压力过高而破坏曲轴箱的密封,易产生漏气漏油的现象。且窜气内部含有大量的燃油蒸气和水蒸气,如在曲轴箱内遇冷凝结,将会产生机油稀释、乳化等不良后果,使机油的性能变坏,导致发动机零部件磨损严重,同时,发动机功率会随窜气量的增大而下降,油耗率会随窜气量的增大而上升。因此,为了减小和避免这种窜气现象的不利影响,必须采用曲轴箱通风装置,而油气分离器是曲轴箱通风装置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对油气分离器要有很高的工作性能要求。
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所使用的油气分离器主要采用过滤分离和惯性分离两种方式。其中,过滤分离原理的分离器必须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更换,使用不方便;而大多数发动机采用的是惯性分离方式,有旋风式和迷宫式两种结构,但是这种分离方式的分离效果不理想,油气分离器的工作性能较差。
油气分离器的工作性能不满足要求会导致以下问题:机油耗油量大,造成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燃烧恶化,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影响排放,污染环境;机油变质,润滑性能变差,各运动件间的润滑受到影响,寿命降低。
在排放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高性能的油气分离器对改善排放、减小机油消耗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不理想,工作性能差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所述分离器主体设有油气通道、油气进口、油气出口和回油口;所述油气通道为位于分离器主体内部的弹簧状空腔,所述油气进口和油气出口分别与油气通道的下端和上端相连,所述回油口位于分离器主体的下部且与油气通道相连;所述油气通道内壁远离其轴线的一侧设有用于吸附油粒的锯齿结构。
优选地,所述分离器主体设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沿油气通道的轴线方向贯穿油气通道,所述锯齿结构为多个,所述锯齿结构用于吸附油粒的表面位于回油通道的内壁上,所述油气通道通过回油通道与回油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分离器主体设有回油收集室,所述回油收集室为位于分离器下部的环状空腔,其上部与回油通道相连,其下部与回油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主体为圆柱状,其轴线与油气通道的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主体包括套筒、柱体、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所述套筒的内壁设有与油气通道及回油收集室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柱体插在套筒内,所述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分别连接在套筒的上下两端,所述凹槽与柱体配合形成油气通道,所述凹槽与柱体及下密封盖配合形成回油收集室。
优选地,所述柱体和下密封盖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油气进口和油气出口均位于套筒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回油口位于下密封盖上。
优选地,所述分离器主体在油气进口、油气出口和回油口处均设有连接管路。
优选地,所述回油通道为多个。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器采用弹簧状的油气通道并在其内部设置用于吸附油粒的锯齿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油气中的机油粒子具有强大的离心力,利用机油粒子与锯齿结构的碰撞冲击使机油粒子被吸附在锯齿结构的表面上,从而沿着锯齿结构分离下来;由于锯齿结构用于吸附机油粒子的表面位于回油通道的内壁上,分离下来的机油粒子可以更好的沿回油通道流下;从回油通道流下的机油粒子流入下部的回油收集室后,机油可以在从回油口流出的同时防止油气从回油口流出;这种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果好,提高了油气分离器的工作性能,改善了曲轴箱的通风状况,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降低了污染排放,同时,也能达到回油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的套筒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的套筒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的一体式柱体的结构图。
图中,1:油气通道;2:锯齿结构;3:锯齿结构用于吸附油粒的表面;4:回油通道;5:回油收集室;6:油气进口;7:油气出口;8:回油口;9:套筒;10:柱体;11:上密封盖;12:下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24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安全性的图像处理平台
- 下一篇: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