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流式水轮机导水机构预装接力器拉开度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1195.4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杰;付封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3/18 | 分类号: | F03B3/18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熊晓果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流式 水轮机 机构 预装 接力 拉开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水机构的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混流式水轮机导水机构预装接力器拉开度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混流式水轮机导水机构在制造厂内预装并进行拉开度试验,是检验导水机构各部件制造加工是否合格的有效途径。拉开度时模拟导水机构各部件的实际运行状况,拉动控制环带动导叶转动,检查导叶开口与接力器行程的关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常采取的拉开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吊车、滑轮组(即俗称手拉葫芦)拉开度方式;另一种是使用工具接力器拉开度方式。
手拉葫芦是已经运用多年的传统方法,手拉葫芦方式虽然成本较低,但有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手拉葫芦一端固定在控制环大耳孔位置,另一端一般固定在平台上,工作时对于导水机构系统来说,为外力作用,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2、手拉葫芦为人力作用,也可采用吊车代替人力。由于滑轮组的特点是以牺牲速度来弥补出力,所以这种方式效率非常低,通常从一个行程拉至另一个行程需要几十分钟。
3、由于钢丝绳自身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范围,在一开始拉动手拉葫芦的时候,外力未能克服系统的静摩擦力,使得钢丝绳发生一定弹性变形,即使一直在拉动手拉葫芦,控制环也不发生转动。当外力刚好能够克服系统静摩擦力时,这时控制环开始转动,但动摩擦力比静摩擦力要小,钢丝绳自身开始急速收缩,所以控制环会突然发生急剧转动。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对行程点,通常还要借助于千斤顶来调行程。同时换向拉开度时往往还要重新布置安装手拉葫芦,因此这种拉开度方式极不平稳,操作极为不便。
4、手拉葫芦出力较小,一般单个出力最大只能达到10吨,仅适用于中小型机组导水机构拉开度试验。
另外,使用工具接力器拉开度方式,是近年来才逐步开始使用的方法,使用工具接力器进行导水机构预装拉开度试验一般将接力器布置在控制环内圆,如申请号为:200920250279.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混流式及轴流式水轮机导叶传动机构,这种布置方式简单易行,工装费用低,但其有以下几方面缺点:
1、力臂小:由于控制环内圆比控制环大耳孔分布圆直径小很多,这种方式接力器出力的力臂很小,在同样系统阻力的条件下,对工具接力器的出力及整体强度要求都要高很多。
2、接力器行程较小。由于是内布置,接力器结构尺寸不能过大,也就决定了接力器行程不会太大,对于大型导水机构,有可能满足不了拉开度行程要求。
3、接力器出力方向与控制环转动方向的夹角较大。一方面增加了接力器的出力要求,另一方面有可能将控制环顶变形。
由于以上因素限制,接力器内布置方式也只适用于中小型机组导水机构预装拉开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操作效率高的混流式水轮机导水机构预装接力器拉开度试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流式水轮机导水机构预装接力器拉开度试验装置,包括设置有大耳孔的导叶控制环,以及用于推动导叶控制环相对于顶盖转动的接力器,所述接力器的一端与所述导叶控制环的大耳孔铰接,所述接力器的另一端与顶盖相连。
优选的,所述接力器与顶盖之间设置有接力器座,所述接力器座的底部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接力器座的侧面与接力器的一端铰接。
优选的,所述接力器座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螺孔,所述各个螺孔内均设置有将底座与顶盖连接的第一螺柱,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光孔,所述光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柱,所述第二螺柱贯穿光孔、并将接力器座与顶盖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力器座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通过第三螺栓与调整座连接,所述调整座上设置有圆柱销,所述接力器的端部设置有轴套,所述接力器与接力器座之间通过轴套和圆柱销铰接。
优选的,所述调整座的顶部设置有调节螺孔,所述接力器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与所述调节螺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力器邻近大耳孔的一端设置有推拉板,所述推拉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铰接有推拉杆工艺销,所述推拉杆工艺销套设于大耳孔内部、并与大耳孔铰接。
优选的,所述推拉杆工艺销内部设置有减重腔。
优选的,所述推拉杆工艺销上端的外径与所述大耳孔的孔径相适配,所述推拉杆工艺销下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推拉杆工艺销上端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11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炉渣高效余能回收方法及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成品钢绞线束用的箍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