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1032.6 | 申请日: | 2013-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江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混合 沉淀 一体化 净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施,具体是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一体化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用水量和排污量也日益增大,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污染越来越严重。市政给水处理、工业给水处理以及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工业污水深度处理以及中水回用日益普及。同时现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尤其在城镇和工厂,土地尤显稀缺。现在的水处理净化装置基本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分体式构筑体,即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各自为一个构筑体,这种情况的水处理设施存在占地大、投资高、运行管理繁琐;第二种是将传统的分体式构筑体简单组合在一起,这种情况的水处理设施还是存在占地大、投资高,不适合大水量处理;第三种是沉淀部分的一体化装置,即高密度沉清池(也叫高效沉淀池),这种装置布局紧凑,占地少、运行费用低,但是机械装置与动力装置多,维护管理量大,同时高密度沉清池(也叫高效沉淀池)不适合小水量(处理量≤20000吨/天)处理,无过滤装置,要达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沉淀池末端需增加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结构的水处理设施,具体是集高效混合、高效絮凝、高效沉淀、高速过滤为一体的一体化净水装置,解决现有净水装置存在占地大、投资高,以及机械设备与动力设备多,维护管理量大等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由混合区、絮凝反应区、沉淀区和过滤区四部分组成,混合装置(1)设置在混合区内的进水总管上,混凝装置(2)设置在混合区内的进水支管上,进水支管焊接在进水总管上;网格箱(3)设置在絮凝反应区内;下层斜管(4)和上层斜管(5)通过斜管支架设置在沉淀区中部,下层斜管(4)和上层斜管(5)之间设置有整流道,沉淀区底部设置有吸泥器(6)和排泥管(7),絮凝反应区与沉淀区通过隔板隔开,隔板上设置有若干孔;纤维滤料(10)设置在过滤区的过滤池中部,沉淀区与过滤池通过导流槽(8)连通。
混合装置(1)和混凝装置(2)为涡流管式静态混合器。
吸泥器(6)为喇叭状,上端小下端大,吸泥器(6)下端口与沉淀区底板的距离为100~150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占地少、投资低,以及机械设备与动力设备少,维护管理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混合装置(1)、混凝装置(2)、网格箱(3)、下层斜管(4)、上层斜管(5)、吸泥器(6)、排泥管(7)、导流槽(8)、拦截板(9)、纤维滤料(10)、鹅卵石(11)、大帽滤头(12)、滤板(13)、正洗排水口(14)、过滤出水口(15)、反冲进水口(16)、反冲进气口(17)、反冲排污口(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意的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由混合区、絮凝反应区、沉淀区和过滤区四部分组成,混合装置(1)设置在混合区内的进水总管上,混凝装置(2)设置在混合区内的进水支管上,进水支管焊接在进水总管上;网格箱(3)设置在絮凝反应区内;下层斜管(4)和上层斜管(5)通过斜管支架设置在沉淀区中部,沉淀区底部设置有吸泥器(6)和排泥管(7),絮凝反应区与沉淀区通过隔板隔开,隔板上设置有若干孔;纤维滤料(10)设置在过滤区的过滤池中部,沉淀区与过滤池通过导流槽(8)连通。
混合装置(1)和混凝装置(2)为涡流管式静态混合器。
吸泥器(6)为喇叭状,上端小下端大,吸泥器(6)下端口与沉 淀区底板的距离为100~1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江,未经杨志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1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产前子痫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生长速度的牛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