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荷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0336.0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8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白仁;秦鸿强;杨先庆;瞿松;保罗·尤纳坦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波波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荷 | ||
1.一种电荷泵,具有输入端、正电压输出端和负电压输出端,所述电荷泵包括多个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关中的每个开关具有串联电阻值,所述多个开关的其中一个开关的串联电阻值是其它开关的串联电阻值的两倍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荷泵,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电阻控制模块,该电阻控制模块具有:
第一输入端,耦接正电压输出端;
第二输入端,耦接负电压输出端;以及
输出端,耦接所述其中一个开关的串联电阻。
3.一种升压电荷泵,具有输入端、正电压输出端和负电压输出端,其特征在于电荷泵包括:
电感,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输入端;
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耦接电感的第二端,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耦接参考地;
第二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电感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耦接正电压输出端;
第一输出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输出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第一输出电容的第二端耦接参考地;
浮充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浮充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电感的第二端;
第三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浮充电容的第二端,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负电压输出端;
第二输出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二输出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第二输出电容的第二端耦接参考地;
第四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耦接浮充电容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的第二端耦接参考地;以及
电阻控制模块,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耦接正电压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耦接负电压输出端,输出端 耦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
其中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第三开关的控制端耦接第一驱动信号,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和第四开关的控制端耦接第二驱动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电荷泵,其特征在于电阻控制模块包括:
跨导型放大电路,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控制端;
第一电阻,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正电压输出端,第二端耦接跨导型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以及
第二电阻,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负电压输出端,第二端耦接跨导型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其中跨导型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参考地,跨导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二开关的控制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电荷泵,其特征在于第二开关的体二极管和第四开关的体二极管耦接欠压保护信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电荷泵,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耦接在输入端和电感第一端之间的开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压电荷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的控制端耦接欠压保护信号。
8.一种升压电荷泵,具有输入端、正电压输出端和负电压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荷泵包括:
电感,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输入端;
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耦接电感的第二端,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耦接参考地;
第二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耦接电感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耦接正电压输出端;
第一输出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第一输出电容端的第二端耦接参考地;
浮充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电感的第二端;
第三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耦接浮充电容的第二端,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负电压输出端;
第二输出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第二输出电容的第二端耦接参考地;
第四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耦接浮充电容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的第二端耦接参考地;以及
分立电阻,和第二开关串联连接;
其中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第三开关的控制端耦接第一驱动信号,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和第四开关的控制端耦接第二驱动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03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冬季防滑鞋套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防雨易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