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雾化吸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5911.2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1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邹文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文燕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15/00;A61M16/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雾化 吸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吸入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其具体的实施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目前,雾化吸入系统包括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装置)和氧气供应装置,其中氧气供应装置包括供氧源、与供氧源相连通的氧气瓶以及连接管路,氧气瓶俗称舒氧宝(或湿化瓶),该舒氧宝(或湿化瓶)的出气口与雾化吸入器的入气口相连通,当病人需要雾化吸入治疗时候,开启雾化吸入器,自舒氧宝(或湿化瓶)出气口流出的氧气流向雾化吸入器,雾化后被病人吸入;当病人只需要吸氧时,关闭雾化吸入器,自舒氧宝(或湿化瓶)出气口流出的氧气直接被病人吸入。也就是说,不管雾化吸入治疗还是正常吸氧,氧气都要经过舒氧宝(或湿化瓶),因此,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存在了以下缺陷:
(1)、氧气需要经过舒氧宝(或湿化瓶)后,才流向雾化吸入器,造成氧气输送线较长,导致药液雾化的时间较长,对于气急明显的病人,显然无法进行治疗;
(2)、氧气经过舒氧宝(或湿化瓶)后,气流流速减小,自出气口流向雾化吸入器的氧气不能全面的将药液雾化,造成药液部分残留在雾化吸入器内,增加消毒成本和护士的工作量;
(3)、氧气经过舒氧宝(或湿化瓶)后,氧气中带有一定的水分,氧气在雾化药液的同时也容易稀释药液,从而降低药液的疗效;
(4)、对于不吸氧只做雾化吸入的病人一周后舒氧宝(或湿化瓶)内液体尚未用尽就更换,增加了病人的治疗费用,进而屡遭病人投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吸入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吸入系统,其包括雾化吸入器、氧气供应装置,氧气供应装置包括供氧源、与供氧源相连通的氧气瓶以及连接管路,特别是,雾化吸入系统还包括用于氧气分流的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以及控制氧气分流的控制阀芯,进气口与供氧源通过连接管路相连通,第一出气口与氧气瓶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出气口与雾化吸入器的入气口相连通。
优选地,在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由流量计计量自供氧源通向三通阀的进气口的氧气流量,并由流量调节阀调节自供氧源通向三通阀的进气口的氧气流量的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连接管路与进气口的连接处设有螺纹,雾化吸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三通阀的进气口处的螺纹连接件。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三通阀的进气口与供氧源相连通、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氧气瓶和雾化吸入器相连通,同时通过控制阀控制氧气的流向,雾化吸入治疗时,氧气无需经过氧气瓶,一方面氧气直接通入雾化吸入器中,使得药液雾化充分雾化,且缩短雾化所需要的时间,提高病人耐受性,减少消毒成本和护士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避免药液被稀释而影响疗效;另一方面减少氧气瓶内液体的更换,降低病人的治疗费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在吸氧时,只需调节控制阀,氧气直接通向氧气瓶,然后直接被人吸取,其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吸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雾化吸入器;2、氧气供应装置;20、氧气瓶(舒氧宝或湿化瓶);21、供氧源;22、连接管路;3、三通阀;30、进气口;31、第一出气口;32、第二出气口;33、控制阀芯;4、流量计;5、调节阀;6、螺纹连接件;a、氧气入口;b、氧气出口;c、入气口;d、排雾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文燕,未经邹文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59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