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态住宅体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295573.2 申请日: 2013-05-23
公开(公告)号: CN203247873U 公开(公告)日: 2013-10-23
发明(设计)人: 邵天星 申请(专利权)人: 邵天星
主分类号: E04H1/02 分类号: E04H1/02;E04H1/04;E04D13/16;A01G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66600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态 住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住宅体。

背景技术

目前,尽管生态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与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相比,生态住宅的发展仍显得十分缓慢。即使是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最抢眼的生态建筑无一例外的都是高投资的大型项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汉诺威世博会26号馆、塞维利亚世博会英国馆等。至于说私人住宅(独立式)则大多因为规模小而显得不那么起眼,而说到社会性的大规模中低造价住宅,很少有人问津。生态住宅所触及的不仅是建筑本身,还有一系列其它社会问题。理想中的生态住宅模式与现实社会还存在较大差距,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技术措施还有待完善。例如在我国,通过改善墙体、门窗的性能,建筑师可以很容易地设计出比原有节能标准(1993年)节能30%的住宅。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节能住宅”并不节能,而小区采暖燃料的供应量则依旧居高不下。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当今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所感兴趣的是生态住宅或生态住区这块招牌,而对于提高住宅的具体性能(如加强保温、改善通风,采用更加高效的能源系统)并不肯花心思。这除了观念上的问题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他们都错误地认为生态住宅就意味要采用大量昂贵的新技术、新材料,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生态住宅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隔热储热,造价低廉,绿色无污染的生态住宅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住宅体,包括屋体,所述屋体底部为架空层,架空层底部铺设有生态层,所述屋体顶部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上面铺设有储热层,储热层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屋体为框架结构,屋体的底部设有支撑立柱。

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态层为人造土层,厚度为0.3米至0.5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热层为聚苯板,厚度为0.1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储热层为无机相变储热板,其上覆盖有镀有选择性涂层的V形吸热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遵循生态化原则,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热水、供暖,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同时底层生态层既可种植植物,又具有冬暖夏凉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层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生态住宅体包括屋体1,屋体1底部为架空层2,架空层2底部铺设有生态层3,屋体1顶部设有隔热层4,隔热层4上面铺设有储热层5,储热层5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6。屋体1为框架结构,屋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立柱7和楼梯8。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层为人造土层,厚度为0.3米至0.5米。

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层为聚苯板,厚度为0.1米。

本实用新型的储热层为无机相变储热板,其上覆盖有镀有选择性涂层的V形吸热板51。太阳能电池板可采用普通多晶硅或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本实用新型建筑体的屋体底部的生态层铺设在地表上,和上面楼层之间有一定的空间,通过楼梯连接,四周无墙,可以保证种植的农作物的采光与通风,并且增加四周空气含氧量。在屋体底部下面的地表上以及建筑体四周的庭院中,均可铺设足够厚的生态层或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人造土层,在生态层或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人造土层上种植高效园艺农作物,如蔬菜、花卉、药材等。

本实用新型按照生态学的要求实现环境优化,使物质、能量良性循环,完全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来建造,还具有隔热绝热功能,有利于实行供暖、供热水一体化,以提高热效率和节能;同时采用生态层,实现污染废物排放最小,而外墙、屋顶、楼板均设保温层,并使用热传导系数较小的门窗玻璃;集中采用大面积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智能系统对太阳能和常规供热系统进行调控,使热水保持恒定温度;同时,可安装节水设备,用雨水槽将雨水引至住宅区中央水面再渗入地下;通过这些技术的采用,可使采用本实用新型住宅小区的煤气、水、电分别节约60%、30%和20%左右,有效地节约了资源,改善了住宅小区的环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天星,未经邵天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55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