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的新型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4912.5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0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黄群贤;郭子雄;赖有泉;陈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桥梁 桥面 新型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的新型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枢纽的“咽喉”,桥梁的破坏将导致生命线的中断,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桥梁往往由于户外环境工作易老化、设计标准提高、交通事故造成损伤等因素,需对桥梁进行加固。桥梁的抗剪加固是桥梁加固的一项重要内容。钢筋混凝土桥梁抗剪加固方法很多,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法、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等。这些传统加固方法普遍存以下问题:(1)应力滞后效应问题,使得加固材料与原有构件共同工作能力较差,大大影响加固效果。(2)由于桥面板的存在,往往造成加固材料锚固长度不够,容易发生锚固端的剥离破坏。(3)传统加固方法不能改变原结构的受力状况,构件内存在的裂缝等内部损伤和缺陷不能弥合或减小,如果不施加预应力,加固材料就无法对既有裂缝发挥作用,大大影响其加固效果,制约了其在损伤构件加固的使用。(4)桥梁加固存在体量大,外包加固需求高等特点,传统加固方法难以加固需求。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传统加固装置的应力滞后效应产生,保持锚固的有效性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加固效果好,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实用性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包括由下向上紧箍钢筋混凝土桥梁的U形的钢箍部,和两个固定嵌设于桥面板下方并分别与钢箍部的两端连接在一起的螺杆部,此螺杆部通过配设的螺母与所述钢箍部螺锁在一起。
上述钢箍部具有与上述螺杆部连接的连接部,此连接部为与所述螺杆部垂直对应的脚状的连接板,此连接板承载有供所述螺杆部穿过并由上述螺母锁住的连接孔。
上述连接板具有加强筋。
上述加强筋为长直角边对应上述钢箍部的竖向部分连接,短直角边对应上述连接板连接的直角三角形的板筋。
上述钢箍部为宽度沿钢筋混凝土桥梁长度方向的钢板。
上述钢箍部的弯折处为平滑弧形。
上述钢箍部在其弯折处对应钢筋混凝土桥梁设有匹配垫于二者之间相对于弯折处面积较大的钢垫板。
上述钢箍部的竖向部分贴设有检测此处应力的电阻应变计。
上述钢箍部外侧固定贴合有FRP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的新型加固装置,由于其通过钢箍部和螺杆部的配合连接将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预紧锁固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可有效避免传统加固装置的应力滞后效应产生,保持锚固的有效性,保证加固效果,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抗剪强度,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综合实用性强;
进一步,钢箍部外侧固定贴合有FRP布,因FRP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此结构将FRP布的高强抗拉性能与钢箍部良好的塑性变形性能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综合加固强度;同时FRP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腐蚀和耐久性,对钢箍部进行有效的保护,提高钢箍部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钢箍部 11-连接部
111-加强筋
12-弯折处 13-钢垫板
2-螺杆部 21-螺母
3-电阻应变计 4-钢筋混凝土桥梁
5-桥面板 6-FRP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钢箍部1和两个螺杆部2。
钢箍部1呈U形,由下向上紧箍钢筋混凝土桥梁4,两个螺杆部2固定嵌设于桥面板5下方,并且二者露出的部分分别与钢箍部1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此螺杆部2通过配设的螺母21与钢箍部1螺锁在一起,通过旋紧螺母21实现钢箍部1预应力的张拉,对钢筋混凝土桥梁4施加横向预应力,且将钢筋混凝土桥梁4与桥面板5牢牢紧箍在一起,实现对钢筋混凝土桥梁5的抗剪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未经华侨大学;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4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