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3348.5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超;薛炜;古伟斌;于方;曹建胜;钟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固定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进程加快,基坑支护工程也逐渐成为建设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软土区域或者具有较厚砂层区域的基坑支护工程。目前,在基坑支护工程中使用的支护结构主要利用混凝土灌柱桩形成的排桩结构或者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桩或连续墙内通过设置内支撑或土钉或锚索进行加固。虽然,混凝土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结合内支撑的形式在技术上是安全可靠的,但是在大面积的基坑中,造价过高、工期较长、施工不方便。同时,由于锚索、土钉常常超出用地红线,这将直接影响毗邻建筑及管线的安全,且由于其不可回收造成了较多的地下建筑垃圾,引起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减少材料成本,且施工方便、缩小工期的基坑的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基坑的支护结构,所述基坑的外侧设有灌注桩,所述灌注桩的外侧设有复合地基,所述复合地基设有多个第一三轴搅拌桩,所述多个第一三轴搅拌桩紧密连接,形成一个矩形框;其中,所述矩形框与灌注桩相对的面紧贴灌注桩的外侧。
所述矩形框内设有多个第二三轴搅拌桩,所述第二三轴搅拌桩紧密连接,且纵横排列,形成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第二三轴搅拌桩可增加复合地基的 强度,增强复合地基改善灌注桩外侧土压力的效果。
所述矩形框内设有多个第二三轴搅拌桩,所述第二三轴搅拌桩紧密连接,形成多个相互连接的六边形或三角形。同上述,在矩形框内设置第二三轴搅拌桩来增加复合地基的强度,且第二三轴搅拌桩紧密连接后形成的无论是矩形,还是六边形或三角形等其他图形,如菱形等均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所述复合地基中的桩土置换率大于0.3,即第一三轴搅拌桩与第二三轴搅拌桩的总断面面积与复合地基的总面积之比大于0.3。在复合地基中,一根桩和它所承担的桩间土体为一复合土体单元。在这一复合墙体单元中,桩的断面积和复合土体单元面积之比,称为桩土置换率。
所述第一三轴搅拌桩和第二三轴搅拌桩均呈圆柱状,且直径都为800mm~900mm。
所述矩形框的宽度a为基坑深度的0.85~1倍。
所述基坑的支护结构还包括锚索机构,所述锚索机构设置于第一三轴搅拌桩内,且位于复合地基的外侧;所述锚索机构包括钢垫板、锚索和锚具,所述锚具包含自由段和固定段,所述自由段自下而上穿过第一三轴搅拌桩,所述自由段的上端通过钢垫板固定于复合地基的上端面,所述固定段位于自由段的下方;所述锚索依次插入自由段和固定段,且所述锚索的下端固定于固定段的底端。通过在复合地基中增加一竖向的锚索机构,从而提高复合地基底部的摩擦力,有利于减小灌注桩的压力;同时,将锚索机构设置于复合地基的外侧,令锚索机构对复合地基产生有利的抗倾覆力矩,从而减小灌注桩顶部的位移。
所述锚具的直径为100mm~200mm。
所述灌注桩的顶端设有圈梁。通过圈梁将各根灌注桩连接成一整体,从而增加灌注桩的刚度。灌注桩的数量可以根据基坑的大小和地质的条件等决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灌注桩 的外侧设置复合地基,从而可以改善灌注桩外侧泥土的压力分布及大小,则可以减少灌注桩内的支撑支点数量,减少了灌注桩的制作材料,降低了工程造价,且施工方便、缩小工期;本实用新型利用复合地基可避免锚索和土钉超出用地红线,故不会影响毗邻建筑及管线的安全,同时减少了地下建筑垃圾,避免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所述基坑的外侧设有灌注桩1,所述灌注桩1的外侧设有复合地基,所述复合地基设有多个第一三轴搅拌桩2,所述多个第一三轴搅拌桩2紧密连接,形成一个矩形框;其中,所述矩形框与灌注桩1相对的面紧贴灌注桩1的外侧。
所述矩形框内设有多个第二三轴搅拌桩3,所述第二三轴搅拌桩3紧密连接,且纵横排列,形成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第二三轴搅拌桩3可增加复合地基的强度,增强复合地基改善灌注桩1外侧土压力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3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离的驱动装置
- 下一篇:模块化饱和铁心型超导限流器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