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1298.7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0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薛宝臣;范建章;白宇;卢勃;高永辉;刘新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狭窄 河谷 高陡坝肩 混凝土 高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具体说,是一种适合于高山峡谷河段,不宜大规模开挖或开挖形成超高边坡,带来高边坡稳定及工程量较大等技术问题的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建水电工程中,中高速缆机一般采用平移式或辐射式布置方式。根据高速牵引系统机械特性及运行要求,辐射式缆机机房一般布置在固定端正下方的地面上,需要拦河坝与坝肩开挖边坡之间有一定宽度的布置场地,以满足主机房布置要求。而对布置在峡谷河段高陡边坡的拦河坝,如缆机机房布置成地面式,则需要大规模开挖,将带来高边坡开挖、支护及环保等技术难题,工程量及工程投资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竖井连接、将主机房布置在地下,优化固定端及主机房的布置型式,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解决高边坡开挖、支护及环保等技术难题,大幅度节省工程投资的狭窄河谷高陡坝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中高速缆机系统包括运行起重机的跨江缆索、位于一侧坝肩用于固定跨江缆索一端的缆机固定端、位于另一侧坝肩的缆机移动端和安装主机牵引设备的主机机房,所述缆机固定 端固定在坝肩上部开挖的短平洞外侧,主机机房通过设置在缆机固定端下方的导向竖井布置在地下,主机牵引设备通过导向竖井与固定在缆机固定端上的导向系统连接,运行缆索起重机。
所述混凝土坝的坝肩中设置有坝顶帷幕灌浆廊道,主机机房与坝顶帷幕灌浆廊道结合布置。
所述短平洞中设置有混凝土锚洞式固定端,所述缆机固定端设置在混凝土锚洞式固定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国内、外已建水电工程中高速缆机布置型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整体布置简单,对高陡坝肩整体稳定影响比较小,对环境影响比较小。解决了高边坡稳定、开挖、支护及环保等技术难题,大幅度的减少工程量及节省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所以不再叙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点是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不同,下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中高速缆机系统包括运行起重机的跨江缆索1、位于一侧 坝肩9用于固定跨江缆索一端的缆机固定端2、位于另一侧坝肩的缆机移动端12和安装主机牵引设备的主机机房3,所述缆机固定端2固定在坝肩上部开挖的短平洞10外侧,主机机房3通过设置在缆机固定端2下方的导向竖井5布置在地下,主机牵引设备通过导向竖井5与固定在缆机固定端上的导向系统6连接,运行缆索起重机。
所述混凝土坝9的坝肩中设置有坝顶帷幕灌浆廊道7,主机机房3与坝顶帷幕灌浆廊道7结合布置。
所述短平洞10中设置有混凝土锚式固定端4,所述缆机固定端2设置在混凝土锚式固定端4上。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某水电站拦河坝为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两岸山势雄伟,左岸山顶高程延伸到2450m,右岸为2150m。两岸地形无大型冲沟发育,河谷两岸对称性尚好,左岸坡度一般为50~75°的基岩陡坡,坡高可达1000m。右岸为40~50°的单面山坡,坡高可达400m。由于该水电站上游位于深山峡谷中,按目前国内、外通用做法,缆机布置方式只能在平移式或辐射式中选择。考虑地形、地质、枢纽布置条件及施工需要,按常规辐射式缆机进行布置,为满足固定端及主机机房布置,需要对两岸山体进行大规模开挖,除带来高边坡开挖稳定及加强支护等技术难题,还需大幅增加工程投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将缆机主机机房与坝顶帷幕灌浆廊道相结合,设计成全地下式主机机房,通过近50m的导向竖井与锚洞式固定端相连接,形成缆机系统。
缆机起重量30t,辐射端轨道长度78m,跨距307m,垂跨比5%。左岸 出索点高程1532m,吊钩最大扬程150m,小车运行速度7.5m/s,满载下降速度3.0m/s,满载起升速度2.2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12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生纸卷切割机
- 下一篇:带有中横梁的自卸车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