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1087.3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2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彬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6111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蚁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虫害设施,尤指一种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白蚁防制大多采用的是传统防制方法,这些传统防制白蚁方法费事、费力且污染环境;白蚁的监测防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但是现在的监测防制技术存在几个问题:
1、针对不同种类的白蚁监测防制,没有理想的诱杀装置,大多白蚁诱杀装置只能防制家白蚁属,对土栖白蚁属和散白蚁属几乎不能控制。
2、国内外目前大多数白蚁监测防制装置,没有设立白蚁专用引诱通道,白蚁会对陌生的监测防制装置产生警惕、排斥。
3、大多数白蚁监测防制装置不能防水导致毒饵霉变,影响白蚁取食。
4、大多数白蚁监测防制装置里的毒饵量偏少,白蚁取食毒饵量小,影响控制灭杀效果。
5、大多数白蚁监测防制装置的外壳是一个整体,在取出饵剂时,饵剂和外壳容易发生粘连,不便观察白蚁灭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其对多种白蚁种类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包括有外壳及置于其内的诱杀饵;所述的外壳为分掰式的组合体,至少带有两个分掰,组合后外形呈柱状体,在外壳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至少在装置的一端面上带有开放口,在柱状体的外壳内置放喷有引诱剂和灭蚁剂的引诱基体群组,在引诱基体群组中至少置放一个诱杀饵芯。
所述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的引诱基体群组为一个以上的喷有引诱剂和灭蚁剂的卷曲板,该卷曲板在容器内呈圈状卷曲或呈层状卷曲,各圈或各层间留有间隔以形成空间通道。该卷曲板上带有可模拟为蚁路通道的凹凸槽。
所述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中,在整体装置的上端还可设有埋设标识。
所述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中,组成外壳的各分掰或两端均与邻侧端相插接;或一端相连,另一端插接。
所述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中,所述外壳由塑料、竹材和木材中的一种制成。
所述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的引诱基体由木纤维纸板、竹纤维纸板或棉纤维纸板中的一种制成。
所述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的外壳组合后外形呈圆柱状体,三角形柱状体,或四边以上的多边形柱状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兼有监测、预防、控制等功能,简单、适用范围广、使用效果好、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对多种白蚁种类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设有专门的引诱通道,人为制造一个白蚁野外生存环境,不但能引诱白蚁取食,感染整个白蚁巢群,直至死亡;而且含有引诱通道的引诱基体对诱杀饵芯进行保护,使其不霉变、不潮解;
3.采用组合型“开放式”设计,表面设通孔为引诱通道,容器相对面形成开口,监测、诱杀基体为喷有引诱剂和灭蚁剂的纸板,卷曲在容器内并形成一定的空间,这样既方便引诱白蚁进入容器又具备了白蚁的筑巢和建设侯飞室条件;
4.采用组合型“开放式”的外壳设计,在取出引诱基体和诱杀饵芯时不发生粘连,便于观察白蚁的取食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结构示意图(主视)。
图2为实用新型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结构示意图(仰视)。
图3为实用新型分掰式的结构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仰视)。
图4为实用新型蚁路通道的示意图(图1中A部放大)。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包括有外壳1及置于其内的功能部件(包括诱杀饵芯3及引诱基体2),其整体的构型为柱状体。
所述的外壳1可以设计是由多个分掰组合起来的结构体,至少带有两个分掰,组合后外形可以呈圆柱状,三角形柱状,或四边以上的多边形柱状,外壳的选择材料可以是塑料材质、竹质材质以及木质材质等中的一种材质制成,如图3所示的一实施例,为两个分掰组合的圆柱形状的外壳1,各外壳的分掰形状相当于半圆柱的围边,两个半圆的分掰链接方式既可以是一端相连,另一端相互插合而形成的完整外壳(如图3所示,两个半圆外壳的相连点为B,插合段为C);又可以是两端都通过相互插合而形成完整外壳。在外壳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引诱孔4(为通孔,优选为4-6mm的小孔),其作为引诱通道,可以诱惑白蚁钻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彬,未经贺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1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