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茶果剥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8973.0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7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风;杨志斌;鲁黎;杨柳;李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曾祥斌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剥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剥壳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茶果剥壳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省山区的茶农对油茶球果的剥壳方式是手工剥壳,工效低、浪费劳力。本机的设计制造基于以上因素,其剥壳率高,茶籽破碎率极小,设备轻便,运输方便,易于操作,使用安全。
中国发明专利《油茶果脱壳机》(申请号:CN201210289183.4公开的内容是:一种包括机架、变向箱、两齿辊、主辊、长条筛、半圆筛和风机的油茶果脱壳机,所述机架顶端设有入料口,在机架内相对入料口设置有两相对转动的齿辊,所述两齿辊与变向箱分别连接,两齿辊下方依次设置传动辊、半圆筛及长条筛,主辊轴一端与变向箱连接,长条筛一侧设置风机,动力机与主辊、风机分别连接。该发明通过两齿辊相对旋转剥离油茶籽外壳,通过孔筛及风机使籽、壳分离,实现油茶籽剥壳。但该发明没有考虑大小不同的油茶果脱壳机方案,且籽皮破损率也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柔性挤压的方法剥壳,在挤压筒内侧设有橡胶层,使油茶果在三棱式锥形的挤压轴和橡胶层之间相互挤压,实现了通过两三次的脱壳,油茶果的剥壳率高达98%,籽皮破损率在1/1000以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剥壳率高,籽皮破损率小,单机造价底,加工能力强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茶果剥壳机,包括电机、皮带轮、进料斗、挤压轴、橡胶层、挤压筒,其中电机和皮带轮由皮带连接,电机转动可带动皮带轮转动,其特征在于:皮带轮和挤压轴连接,皮带轮转动时挤压轴做相应的转动;进料斗设置在挤压轴的上部,挤压筒内侧设有橡胶层。其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机械柔性挤压的方法使油茶果剥壳。
如上所述的油茶果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筒为2mm厚的钢板,其表面附着5mm橡胶层。其有益效果是:满足柔性挤压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重量。
如上所述的油茶果剥壳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用于固定整个油茶果剥壳机。其有益效果是:机架可以用于盛放剥壳后的油茶果的籽与皮。
如上所述的油茶果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轴为三棱式锥形结构,且上面小,下面大。
如上所述的油茶果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层和挤压轴上面之间的距离最小为8cm。
如上所述的油茶果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层和挤压轴上面之间的距离为10cm。
如上所述的油茶果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层和挤压轴下面之间的距离最小为2.5cm。
如上所述的油茶果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层和挤压轴下面之间的距离为3cm。
如上所述的油茶果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轴的高度在30 cm至60 cm之间。
如上所述的油茶果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轴的高度为45c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油茶果剥壳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油茶果剥壳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油茶果剥壳机的A—A向视图;
图4(a)是三棱式锥形挤压轴主视图;
图4(b)是三棱式锥形挤压轴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2—皮带轮、3—进料斗、4—挤压轴、5—橡胶层、6—挤压筒、7—机架。
根据油茶果的特性,籽皮如果破损将严重影响成品油的质量,所以本实用新型要重点考滤降低籽皮破损率。如何解决籽皮破损呢?通过常规的几个试验;1、用铁锤打击果球;2、用木棒打击果球;3、石块打击果球;4、木(铁)棒挤压果球。用1、2、3这三种方法都产生籽皮破损的情况,第四种方法基本没有破损的情况发生。通过这次试验,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柔性挤压的方法来降低籽皮破损率。
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油茶果球的形状:由于油茶树的品种多样性,其结的果实大小不一,大的果球直径7-8cm小的只有3-4cm,那么就要求把3-8cm的所有果球均要进行剥壳。果内籽粒的大小也不相同且不规则,最大直径也有3cm小的只有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8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LC复合涂层气缸套
- 下一篇:机械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