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路面除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7955.0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9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文;吴纲立;林宪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瑞文;吴纲立;林宪德 |
主分类号: | E01H5/10 | 分类号: | E01H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 除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路面除冰装置,尤指一种可将地底土壤层所产生的天然地热资源导出至外部,以调节外在环境温度及产生空气对流作用,从而达到地表加速自动溶雪及除冰功效地装置设计,特别适用于寒冷气候地区。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地表铺面因以柏油或混凝土或由混凝土结合砖体所构成,而混凝土一般为不具有透水、透气性,即使为透水性混凝土,其毛隙极易阻塞,另混凝土砖会产生氧化钙造成主动封闭毛隙,且又无法清理,令透水、透气效率大大地降低,而该传统的地表铺面则会阻隔了地底层的土壤与地表大气层间的接触,因此处于寒冷地带的区域因气候因素导致经常下雪,而该常用的传统铺面不仅易使地面常处于积雪的状态,更令雪水无法入渗进入碎石级配层,且于表面易产生结冰不易溶蚀,造成车辆或人员出入的不便及危险。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针对上述的缺点积极研发改进,并利用地底的土壤层具有调节大气环境的湿度及温度的作用,潜心研思、设计组制,加以建构一种可应用地热的天然资源加速地面溶雪(冰)的除冰装置设计,以达到路面自动除冰的实际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除冰装置设计,其可将地热的天然资源导出至外界大气环境中,藉以调节地表的环境温度,进而达到自动除冰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地表与地底间产生空气对流,进而令路面不易产生结冰现象的路面除冰装置设计。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路面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设有一通风柱体,该柱体为呈一中空状,且直立地固设于路面上方,而柱体的底端部则贯穿路面下方的级配层而插埋于地底层中,又柱体于下端处设有入气孔;
藉此,不仅可调节周遭环境的温度,使路面的积雪快速溶解,同时亦可产生空气对流,令路面表层不易结冰,进而达到自动除冰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增益,在于当环境温度极低导致降雪或地表路面产生结冰时,则可通过该通风柱体埋设于土壤层内的端部处吸取地热,并将其导出至碎石级配层中,使地热在道 路下方流通散发至地表大气环境中,不仅可令地表温度提升而将路面的积雪快速溶解,同时亦可使地表与地底间的空气产生对流,令地表的路面溶解的雪水直接入渗进入碎石级配层中达到路面不易产生结冰,进而达到自动除冰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图2、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路面除冰装置1,主要包括设有一呈中空状的通风柱体11,且该柱体的底端部设有入气孔12,而该入气孔12可选择性地设于下端部的端面处或侧面处亦可于两处同时设置。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时,为将该通风柱体11直立地固设于路面2上方,且柱体的底端部则贯穿路面并插埋于地底土壤层21中,又前述的路面2可为既有一般路面或具透水性结构的路面或一般路面以机具钻孔方式所建构成具透水孔的路面,亦可于路面新建工程中,待地坪整地后的土壤层21上方先铺设有一级配层22,该级配层22则可采用当地现有土方,或一般道路工程级配材料,包括设有砂石或泥土或碎石或混合透水混凝土等之外,亦可混掺其它对环境无害可作为铺设物的级配料等元素,并经适度施压夯实铺设,又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级配层22上方更以较粗径度的砾石铺设,以形成具有高孔隙及快速排水透气效果的导水透气层22a,最后于夯实的级配层22上铺设有一路面层。或由一般施作铺面工程用的透水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柏油或或混添特殊设制的中空体材质等)所施作的铺面层23,另该铺面层23亦可由钢筋及混凝土砂浆,利用透水管架构布设灌注或钻通设备钻设出多个透水孔24,以建构成坚固刚性的透水性人行道或路面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瑞文;吴纲立;林宪德,未经陈瑞文;吴纲立;林宪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7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