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筒旋转密封防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6844.8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5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刚雷;赵举;于远龙;彭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3/04 | 分类号: | B65G23/04;B65G39/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25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旋转 密封 防尘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用滚筒旋转密封防尘结构,具体说是一种用于煤矿井下顺槽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的滚筒旋转密封防尘结构。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顺槽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滚筒的工况环境比较差,煤和其他固体颗粒与水混合,在滚筒芯轴处堆积,容易通过旋转密封进入到轴承,通常结构采用的“油封+迷宫”的密封形式,由于迷宫通道比较短,煤和其他硬质颗粒很容易通过迷宫到达油封的橡胶唇口,引起唇口损伤,造成密封失效,进而引起润滑油泄漏甚至是轴承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滚筒密封部位因煤尘进入导致的油封磨损,从而造成密封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密封防尘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轴承外圈压盖分为内压盖、外压盖两层,同时内、外压盖与内圈的轴承压套的迷宫内腔相互嵌套,迷宫路径延长,且存在曲折变化,增加了煤等固体颗粒进入的难度;滚筒轴承外压盖呈内锥形,滚筒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将附着的固体颗粒和液体抛出,实现自清理;滚筒轴承压套上设有注油油杯,便于像迷宫内注入润滑脂,提高迷宫密封效果。这种组合式旋转密封防尘结构加工工艺简单,密封性能可靠,提高滚筒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轴承密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芯轴,2、滚筒体,3、轴承,4、橡胶油封,5、内压盖,6、轴承压套,7、外压盖,8、螺母,9、油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轴承外圈压盖可分为内压盖5和外压盖7两层,中间是轴承压套6,内压盖5和外压盖7与轴承压套6的迷宫内腔相互嵌套,迷宫路径延长,且存在曲折变化;外压盖7呈内锥形;轴承压套6上设有注油油杯9。
由于内压盖5、外压盖7和轴承压套6三者之间的迷宫路径长,且存在曲折变化,增加了煤尘等固体颗粒进入的难度;轴承座最外侧的外压盖7呈内锥形,滚筒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将附着的固体颗粒和液体抛出,实现自清理;轴承压套6上设有注油油杯9,便于向迷宫内注入润滑脂,增加迷宫密封效果,同时,通过周期注入润滑脂,将进入迷宫内的固体颗粒等挤出,保护橡胶油封唇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68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活化给料机
- 下一篇:一种标准件参数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