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棘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5175.2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6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潭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金潭 |
主分类号: | B25B23/00 | 分类号: | B25B23/00;F16D4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手工具的棘轮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中国台湾证书号M342913号专利案),现有一种棘轮装置,包含一个固定座1、一对安装于该固定座1的卡掣件2、一个呈U形且安装于该固定座1的弹性元件3、一个套设于该固定座1的换向环件4及一个套设于该固定座1且位于该换向环件4一侧的棘轮件5。该固定座1具有一个供容置该弹性元件3的U形槽101及两个分别设于该U形槽101两侧且分别容置所述卡掣件2的容置槽102,该换向环件4具有一个内环面401及一对由该内环面401凹设且分别对应于所述卡掣件2的定位槽402,该棘轮件5具有数个齿部501。且当该换向环件4位于一个中档位置,且所述卡掣件2分别受到该弹性元件3的两个自由端301的弹力作用,会分别嵌套于该换向环件4的定位槽402中,也会分别与该棘轮件5的齿部501产生啮合,转动该定位座1时,就能双向联动该棘轮件5产生转动。
当该换向环件4朝其中一个方向转动,且使其中一个卡掣件2受到该内环面401的压制而与齿部501脱离啮合,另一个卡掣件2仍然嵌套于对应的定位槽402中,且仍然保持于与所对应的齿部501啮合的状态,转动该定位座1时,只能单向联动该棘轮件5产生转动,反向则空转。
虽然这种棘轮装置应用于手工具时,能达到双向联动或单向操作、反向空转的操作目的,但是实际操作时仍然有下列缺失:
一、因为所述卡掣件2都只能与该棘轮件5的齿部501产生单齿啮合,啮合力显然较为不足。
二、在进行单向连动操作时,操作力由该固定座1传递至该卡掣件2时,会使得单一个卡掣件2与单一个齿部501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大,所述卡掣件2与所述齿部501的磨耗也较大,导致有使用寿命较短的缺失。
三、在进行换向操作时,操作者转动该换向环件4,且使所述定位槽402沿环向产生位移,同时掣动所述卡掣件2时,操作施力必须完全抵抗该弹性元件3的自由端301的回释弹力,所以操作的施力要较大、较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承受较大作用力、减少磨耗、能延长使用寿命且操作省力的棘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棘轮裝置,包含一个本体、一个棘轮单元及一个切换单元,该本体沿一条轴线延伸,并具有一个围绕该轴线的周面、至少一个由该周面凹设的滑槽、至少一个沿环向设置于该滑槽其中一侧且与滑槽相连通的第一插槽及至少一个沿环向设置于该滑槽另一侧且与滑槽相连通的第二插槽,该棘轮单元具有一个套设于该本体的棘轮件、至少一个插设于该第一插槽中的第一掣子、至少一个插设于该第二插槽中的第二掣子及至少一对分别安装于该第一插槽与该第二插槽内部的弹性件,该棘轮件具有一个套设于该本体的套接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套接端部的工作端部,该套接端部具有一个围绕该轴线且与该本体周面相对的内环面及数个沿该内环面设置的棘齿,该第一掣子具有数个能与所述棘齿互相啮合的第一啮齿,该第二掣子具有数个能与所述棘齿互相啮合的第二啮齿,所述弹性件分别提供该第一掣子与该第二掣子恒保持朝所述棘齿移动的趋势,该切换单元套设于该本体外部,并具有一个能围绕该轴线转动且套设于该滑槽中的拨件及一个与该拨件连结的切换件,操作该切换件能带动该拨件沿该滑槽滑动且分别相对于该第一掣子或第二掣子产生掣压。
本实用新型的棘轮装置,该棘轮单元的该第一掣子具有一个趋近于该滑槽的第一卡掣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卡掣端部的第一导引端部,且该第一卡掣端部具有一个相邻于该滑槽的第一内侧缘、一个沿环向与该第一内侧缘相反的第一外侧缘及一个设于该第一内侧缘内侧的第一导斜面,所述第一啮齿设于该第一外侧缘与该第一导斜面之间,该第二掣子具有一个趋近于该滑槽的第二卡掣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二卡掣端部的第二导引端部,且该第二卡掣端部具有一个相邻于该滑槽的第二内侧缘、一个沿环向与该第二内侧缘相反的第二外侧缘及一个设于该第二内侧缘内侧的第二导斜面,所述第二啮齿设于该第二外侧缘与该第二导斜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棘轮装置,该切换单元的拨件具有一个对应于该第一掣子的第一压掣面及一个对应于该第二掣子的第二压掣面,该第一压掣面呈斜面状且能相对于该第一导斜面产生靠抵或远离,该第二压掣面呈斜面状且能相对于该第二导斜面产生靠抵或远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金潭,未经黄金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5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