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4730.X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9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唐保军;姜朝军;尹飞;顾孝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性 贝类 滤水率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滤食性贝类实验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滤水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滤食性贝类所过滤水的总体积,反映了贝类摄取食物的能力,是贝类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也是估算海区养殖容量的重要参数。国内外对于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开展的研究很多,测定滤水率的方法也很多,其中流水槽法是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王慧等,2008)。但流水槽法测定滤水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从水槽中流过的水在贝类能够触及的范围之内,避免贝类滤过的水与待滤的水相混合,饵料的大小必须在贝类能够100%滤除的范围内,水的流速必须大于临界值(张继红等,2005)。这对水流速度和水槽形状的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创建一套流速可控、操作方便的滤水率测定装置。
目前采用的贝类滤水率测定装置有:专利号200820079450.4公开的“淡水双壳类现场滤水速率测定装置”,但该装置设计的原理是预设水体后间隔取样法,而不是流水法,而且主要测定淡水双壳贝类的现场滤水速率,对于海水贝类未涉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测定装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测定装置,包括蓄水池、分流导管和实验水槽,所述蓄水池大体呈长方体并且在蓄水池的侧边底部连通分流导管,所述蓄水池通过流导管连接若干实验水槽,所述实验水槽下部装有一个塑料多孔板,所述塑料多孔板距离实验水槽底部约3cm,所述实验水槽位于塑料多孔板上方的侧壁上有溢流孔,所述塑料软管插入实验水槽的一端插入塑料多孔板下方,所述塑料软管插入塑料多孔板下方一端的端部侧壁开有出水孔。
所述分流导管以连接塑料软管插入实验水槽内的方式连接实验水槽。
所述分流导管连接最少4个实验水槽。
所述蓄水池通过软管与分流导管连接,并且分流导管与蓄水池连接的一端带有进水阀门。
所述流导管连接塑料软管的一端装有流量调节阀。
所述蓄水池为玻璃钢材质,侧边底部开圆孔连通分流导管。
所述分流导管为塑料材质,进水管口直径大于出水管口直径。
所述塑料软管插入塑料多孔板下方,距实验水槽底部约1cm。
所述实验水槽是一个圆柱形容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各实验水槽流入的饵料浓度一致,减少了测量工作量,提高了结果的可比性;进水管口流速通过闸阀控制,每个实验水槽的流速分别可通过流量调节阀调节,实现了流速完全可控;实验水槽采用圆形构造,水从水槽的底部注入,顶部溢出,减少了水流死角,同时避免了滤过与待滤的水混合,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方便拆装组合,可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验水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测定装置,包括蓄水池1、分流导管2和实验水槽3,所述蓄水池1大体呈长方体并且在蓄水池1的侧边底部连通分流导管2,所述蓄水池1通过流导管2连接若干实验水槽3,所述实验水槽3下部装有一个塑料多孔板5,所述塑料多孔板5距离实验水槽3底部约3cm,所述实验水槽3位于塑料多孔板5上方的侧壁上有溢流孔6,所述塑料软管4插入实验水槽3的一端插入塑料多孔板5下方,所述 塑料软管4插入塑料多孔板5下方一端的端部侧壁开有出水孔。
所述分流导管2以连接塑料软管4插入实验水槽3内的方式连接实验水槽3。
所述分流导管2连接最少4个实验水槽3。
所述蓄水池1通过软管与分流导管2连接,并且分流导管2与蓄水池1连接的一端带有进水阀门7。
所述流导管2连接塑料软管4的一端装有流量调节阀8。
所述蓄水池1为玻璃钢材质,侧边底部开圆孔连通分流导管2。
所述分流导管2为塑料材质,进水管口直径大于出水管口直径。
所述塑料软管4插入塑料多孔板5下方,距实验水槽3底部约1cm。
所述实验水槽3是一个圆柱形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4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