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防护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4515.X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2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侯毅;张原;徐进;庄裕刚;李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纶超净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防护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口罩,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立体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用于防止杂质和污染物进入佩戴者呼吸道的防护用品,通过口罩材料的阻隔过滤以及口罩本体与佩戴者面部的紧密贴合实现防护作用。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一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以及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中均对口罩的过滤效率及密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口罩的形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平面方形口罩;另一类为类似半球状的立体口罩。其中由于携带方便,平面口罩在日常防护、保暖以及医用防护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佩戴者面部并非平面,口、鼻部位凸起,使得平面口罩在使用时很难达到国家标准中对口罩密合性的要求;而立体口罩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不方便随身携带,除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使用外,在日常防护方面很少得到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平面口罩面部密合性差,立体口罩体积大携带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面部密合性佳且携带方便的折叠式的立体口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的防护口罩,所述口罩包括罩体和耳带,所述罩体包括从鼻部到下颚依次连接的第一面板、第三面板、第四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的形状大小吻合,第三面板与第四面板的形状大小吻合,所述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三面板可沿着第一连接线相向折叠,第二面板和第四面板可沿着第二连接线相向折叠,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可沿着第三连接线相向折叠。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呈弧形。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弦高为2~4cm。
所述第三连接线呈弧形。
第三连接线的弦高为0.5~1cm。
所述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的弦长为10~20cm。
佩戴时,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主要覆盖在鼻部和口部,其包括从外到内依次排列的第一纺粘无纺布层、熔喷无纺布过滤层、定型层以及第二纺粘无纺布层。
所述第一纺粘无纺布层和熔喷无纺布层之间还包括活性炭层。
所述第一面板的上边缘和第二面板的下边缘为弧形。
所述第三面板两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四面板两侧连接有第二连接片。
所述耳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
所述第一面板上还设置有鼻夹,所述鼻夹的内侧还设置有柔性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口罩设计结合了人体面部的曲线特征,设计为四段可折叠结构,包括四块面板连接而成,第一面板主要用于覆盖鼻梁上部,其上边缘为弧形,因此与面部结合紧密,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主要用于覆盖鼻梁到下巴的部位,第二面板主要用于覆盖下颚,其与第二面板的连接线也为弧线,且撑开后与下巴曲线吻合良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口罩面部贴合良好;不使用时,折叠成平面状态,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折叠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可折叠的防护口罩,包括罩体1和耳带2,所述罩体1包括从上到下(从鼻部到下颚)依次连接的第一面板11、第三面板13、第四面板14和第二面板12,四块面板之间可以相向折叠,且可以展开。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两者的尺寸和形状吻合,互为对称结构;第三面板13和第四面板14两者的尺寸和形状吻合,互为对称结构;第一面板11的上边缘是1A,第一面板11和第三面板13通过第一连接线1B相向折叠;第二面板12的下边缘是1G,第二面板12和第四面板14通过第二连接线1F相向折叠;第三面板13和第四面板14通过第三连接线1D相向折叠;为了使口罩更好地贴合面部和鼻部,优选第一面板11的上边缘1A和第二面板的下边缘1G为弧形,优选第一连接线1B、第三连接线1D、第二连接线1F为弧线;连接线1B、1D和1F的弦长优选为10-20cm,更优选为20cm;连接线1B和1F的弦高优选为2~4cm,更优选4cm;连接线1D的弦高优选为0.5~1cm,更优选为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纶超净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纶超净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45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腕手套
- 下一篇:一种贴标机的导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