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热煲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4510.7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0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广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广庆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热煲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家电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如电饭煲、电热壶、焖烧壶、电高压锅等电热煲具应有尽有,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现有技术中的电热煲具通常采用电热丝或者电热盘的方式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是通过底部加热,加热往往不均匀,加热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加热时间长,耗能也比较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加热迅速、加热均匀、使用安全的的电热煲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热煲具,该电热煲具具有加热迅速、加热均匀、使用安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电热煲具,设置有盖体、煲身和底座,所述盖体、煲身和底座的外部分别对应装配有外壳,还设置有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固定装配于所述底座。
上述PTC加热器由PTC加热片、绝缘纸和铝合金基体组成,所述PTC加热片由所述绝缘纸包裹,包裹有所述绝缘纸的PTC加热片装配于所述铝合金基体,所述PTC加热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
上述PTC加热器设置有两组以上的PTC加热片。
上述煲身设置有不锈钢煲胆和与所述不锈钢煲胆相匹配的传热件,所述传热件焊接贴设于所述不锈钢煲胆的外壁面,所述PTC加热器固定设置于所述传热件的外壁面。
上述传热件设置有底盘和围沿,所述传热件套设于所述不锈钢煲胆的外壁面,所述围沿与所述底盘的外边沿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底盘焊接贴设于所述不锈钢煲胆的底部,所述围沿焊接贴设于所述不锈钢煲胆的侧壁面;所述PTC加热器贴设于所述底盘的外壁面。
上述不锈钢煲胆的高度为M,所述围沿的高度为H,围沿的高度H范围设置为1/5M至1/2M。
上述盖体与所述煲身旋转锁位装配;
所述盖体设置有至少四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盖体内侧的扣位,所述扣位固定设置于所述盖体内侧;
所述煲身的出口端设置有与所述盖体配合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设置有与所述扣位数量相等的锁位槽,所述扣位对应装配于所述锁位槽;
所述锁位槽设置有开口部和定位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定位部固定连接。
上述煲身的出口端设置为圆形,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的夹角 A设置为30-40度 。
优选的,上述开口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的夹角 A设置为35度。
上述盖体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盖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煲具,设置有盖体、煲身和底座,所述盖体、煲身和底座的外部分别对应装配有外壳,还设置有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固定装配于所述底座。该电热煲具采用PTC加热器作为热源,具有加热迅速、加热均匀、使用安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热煲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热煲具的分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热煲具的PTC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热煲具的PTC加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4中,包括:
盖体100、
把手110、扣位120、
煲身200、
装配部210、
锁位槽211、开口部2111、定位部2112、
不锈钢煲胆220、
传热件230、底盘231、围沿232、
底座300、
PTC加热器400、
PTC加热片410、绝缘纸420、铝合金基体430、
电源引出线440、
档位开关45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电热煲具,如图1至图4所示,设置有盖体100、煲身200和底座300,盖体100、煲身200和底座300的外部分别对应装配有外壳,外壳采用塑料压铸而成,不仅轻便,而且成本低廉。该电热煲具还设置有PTC加热器400, PTC加热器400固定装配于底座300并对煲身200的底部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广庆,未经黄广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4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