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洞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2712.8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9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龚琦;张健;邹庆琳;王明光;詹浩;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晓林 |
地址: | 43006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洞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大鲵养殖的生态洞穴。
背景技术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之一,在四川、陕西、湖北、湖南等省为多见,是一种集科研、观赏、药用与美食为一体的特种经济动物。但是由于生态化境的日趋恶化,大鲵的自然繁殖率很低,因此展开大鲵的人工养殖,是保护这一特有物种的重要手段。但是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克以上,在人工条件下也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且大鲵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养殖很不普遍,根据大鲵独特的生态习性,也很难设计出适合大鲵的人工饲养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生态洞穴,符合大鲵的生态习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态洞穴,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穴体,所述穴体的穴壁上设置有穴口,穴体的顶部靠外侧处设置有观察口,穴体内设置有进水管,穴体的底部依次铺设有素土夯实层、碎石垫层、C25钢筋混凝土层,穴体的顶部为混凝土预制板上铺设粘土层,所述穴壁为砖砌墙体。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穴体的长和宽分别为2400mm和1240mm。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包括顶部进水管和底部进水管。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生态洞穴,结构很适合大鲵喜阴怕光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3为图1的B-B截面图;
其中:1-穴体、2-穴壁、3-穴口、4-观察口、5-素土夯实层、6-碎石垫层、7- C25钢筋混凝土层、8-混凝土预制板、9-粘土层、10-顶部进水管、11-底部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生态洞穴,其包括穴体1,所述穴体1的穴壁2上设置有穴口3,穴体1的顶部靠外侧处设置有观察口4,穴体1内设置有进水管,穴体1的底部依次铺设有素土夯实层5、碎石垫层6、C25钢筋混凝土层7,穴体1的顶部为混凝土预制板8上铺设粘土层9,所述穴壁2为砖砌墙体。
具体的,所述穴体1的长和宽分别为2400mm和1240mm。
具体的,所述进水管包括顶部进水管10和底部进水管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穴体顶部靠外侧设置观察口,沿穴体外侧池壁设置有顶部进水管、底部进水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做法:穴底将素土夯实,用碎石垫面,上铺C25钢筋混凝土,穴体四周由120mm厚的砖砌墙体围合、高1000mm,在其上部盖混凝土预制板,最后涂上粘土层一层。穴体底部设置直径为150mm的PVC进水管,穴体顶部设置直径为100mm的PPR进水管。穴体顶部设置直径400mm、深度430mm的观察口,穴体的内壁留有600mm高的穴口。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27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漂
- 下一篇:铸铝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快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