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弯丝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2019.0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1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金苗兴;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能弹簧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F11/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弯丝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线材弯曲成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弯丝机。
背景技术
随着金属线材制品在建筑、家饰及汽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一个金属线材制品的生产大国。然而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在金属线材的生产方式上还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与现代设计制造所倡导的“高效、高精度、高智能化”的理念相背离。市场上虽然出现了专门用于金属线材自动化生产的数控制造装备,但相关核心技术仍由国外少数知名企业所掌握。目前国内同类产品生产的工艺方法大多采用人工或专用的设备辅以相应的靠模来完成,要完成较为复杂的弯丝加工,往往需要多台设备、多道工序、多副模具。目前技术存在效率低、耗能多,制件的品质差、柔性低等诸多问题。
总之,目前我国在数控弯丝机领域的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国外,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在此领域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五金行业的弯丝机器人市场基本上都被上述国外企业所垄断。因此从国家长远发展考虑,在根本上改变这一落后局面,有必要对金属线材的数控加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线材成型数控设备,以弥补国内同类产品的一项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弯丝机,拥有线材输送、弯曲成形和切断的功能,并能够实现多个模位自动转换的线材一次成形功能。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设计同时具有折弯和推弯两种线材成形方式,能够实现二维和三维数控弯丝功能的机械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弯丝机,包括以下各个机构:用于输送金属线材的送料机构;可绕输送金属线材轴线360度转动的旋转机构;安装于旋转机构上、位于送料机构前端的剪切机构;安装于旋转机构上,位于剪切机构前端的换模机构;安装于旋转机构上,位于换模机构前端的折弯机构。
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大转盘、驱动大转盘转动的转臂电机、与大转盘连接并作为承载支架的旋转架。
所述的换模机构包括换模电机、传动组件、定位组件、多工位模头;换模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多工位模头转换,传动组件上安装用于模头定位的定位组件。
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与换模电机连接的换模齿轮一、与换模齿轮一啮合的换模齿轮二、安装在换模齿轮二上的换模轴,所述的多工位模头安装在换模轴上。
所述的多工位换模头包括模头盘,在模头盘上形成供金属线材穿过的的过道,过道将模头盘表面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至少两个形状规格不同的模头。
所述的过道为两条,且经过模头盘转动点相互垂直。
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换模齿轮二的汽缸、安装在换模齿轮二上的四方块、在换模齿轮二上方且下表面对应四方块开设四方槽的模位定位板。
所述的折弯机构包括折弯电机、连接在折弯电机上的折弯齿轮一、与折弯齿轮一啮合的折弯齿轮二、安装在折弯齿轮二上的折弯组件。
所述的剪切机构包括剪切电机、受剪切电机驱动的偏心轮、与偏心轮连接带动的剪切组件;输送的金属线材经过送料机构送入到剪切组件中。
所述的剪切组件包括受偏心轮驱动、可绕支点转动的动刀,动刀上方具有与机架固定的首固件和尾固件,动刀前端形成凸起的台阶,首固件与台阶的阶面相贴,且首固件相贴处为弧形面;供金属线材穿过的长管通过首固件和尾固件固定,台阶开设有供金属线材穿过且与长管在同一轴线的内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集线材输送、弯曲成形和切断的功能与一体,且通过旋转机构,实现360度全方位工作。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模位自动转换的线材一次成形,应用面广,适用于各种弹簧的成型。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换模机构换模方便,定位可靠精准,切断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切刀切断方式,可完全避免切刀切断时形成的毛丝,断面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整体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换模机构中的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模头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剪切机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自动弯丝机,主要包括的几大机构有送料机构1、旋转机构2、剪切机构3、换模机构4、折弯机构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能弹簧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能弹簧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20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