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0615.5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0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邓干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王冬华 |
地址: | 5230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组合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次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手机、笔记本电脑、MP3/4、数码相机、移动DVD等电子设备上,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锂离子电芯的正负极通过对集流体基材与正负极耳、导电片焊接后形成引出线,在引出线上再焊接保护板,极耳通常为导电片与密封胶的复合结构。请参考图1a、1b、图2所示,现有极耳的结构包括导电片1,3和密封胶片2,4,导电片1,3可根据制造不同极性的极耳来确定:正极耳的导电片通常为铝片,负极耳的导电片通常为镍片、铜片或镀镍铜片,密封胶片2,4的材料为改性聚丙烯或改性聚乙烯。
导电片为矩形片状结构,密封胶片是由改性聚丙烯或改性聚乙烯成型后形成的矩形片状结构,二者垂直地粘接在一起,密封胶片分布在导电片的两侧。随后,将单个正、负极耳依次焊接在正、负极集流体7,8上形成焊点9。由于单独焊接时极易导致出现装配公差,即正、负极耳间距6相对于设定值可能会偏差±1.0mm。此外,在组装电芯时,还需要在极耳上焊接保护板,由于前述存在的偏差,不利于后续在正负极耳上焊接保护板的操作。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并能提高正负极极耳间距精度的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其包括导电片和密封胶,导电片包括正、负极导电片,密封胶片固定粘接以固定间距平行设置的正、负极导电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导电片为铝片,负极导电片为镍片、铜片或镀镍铜片中的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胶的材质为改性聚丙烯或改性聚乙烯。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胶的宽度超过正、负极导电片的外边缘间距3~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胶所在的直线与导电片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在制作时便于将正负极耳的间距确定下来了,避免出现将极耳焊接至集流体时出现的装配公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和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a、1b分别为现有技术的单体正、负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单体极耳焊接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成型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的专用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100所使用的正负极导电片10,20的材质和尺寸、密封胶30的材质与现有技术的一致,其中,正极导电片10的厚度为0.05~0.20mm,宽度为2~6mm;负极导电片20的厚度为0.05~0.20mm,宽度为2~6mm;密封胶30为聚合物,两片密封胶30压合在侧耳的两面并通过热合封装塑模实现顶封,厚度为0.05~0.20mm。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胶30的横向长度取决于组合式极耳的两导电片的间距40,其一般设置为超过组合式极耳的两导电片的外边缘间距3~6mm。
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组合式极耳100的加工工艺为:a.将正、负导电片10,20进行超声波清洗;b.将正、负导电片10,20烘干;c.将正、负导电片10,20进行表面处理;d.将正、负导电片10,20进行去离子水清洗;e.将正、负导电片10,20烘干;f.将密封胶30放置于专用模具50的第一凹槽51内定位;g.将处理好的正负极导电片10,20依次放置于专用模具50的第二凹槽52内定位;h.热压;i.将成型后的组合式极耳裁切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0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率合成模块
- 下一篇:一种带有接线端子的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