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门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0516.7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8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萧嘉欣;冯颖;丘晓媛;郑倩君;郭秋帆;梁昊天;何嘉玲;孙东熠;钟茂盛;冯绍明;覃浩杰;陈沛;胡浩明;罗世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G08B5/38;G08B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8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门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应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门铃。
背景技术
市面现有门铃的发射器大多数需要依靠电池供电,接收器则需要依靠电池供电或者通过电线供电。门铃通过发射器按钮发射无线信号,当室内接收器收到无线信号时,就会响铃提醒。门铃的发射器如果采用电池供电,则需要不定期更换电池。如果采用电线供电,则需要规划布线,甚至凿墙等。同时门铃大多数没有指示灯提醒是否工作,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充电的旋转门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门铃,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包括底盘、顶盘、磁铁和发射器,所述底盘和顶盘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上设有卷紧钢条,所述底盘和顶盘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磁铁,所述发射器设置在底盘和顶盘之间;所述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器和播放器,所述接收器设置在底盘上,所述播放器设置在顶盘上。
优选的,所述顶盘和磁盘上设置的磁铁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底盘上设置的磁铁大小不等,且均匀排列在底盘上,所属顶盘上磁铁的大小以及位置的设置与底盘上磁铁的设置相同。
优选的,还包括感应电路,所述感应电路包括蓄电池以及导体棒,所述导体棒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形成闭合的切割磁感线感应电路,所述导体棒设置在底盘和顶盘上的磁铁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电磁闪光器,所述电磁闪光器设置在顶盘上。
优选的,所述发射器为无线发射器。
优选的,所述接收器为无线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发射装置的顶盘,利用闭合电路切割磁感线产生电能,供应发射器工作,发射器通过发射电磁波到接收器上,达到提醒用户目的。同时电磁闪光器利用电磁波感应,让电磁闪光器达到指示的作用。门铃内置卷紧钢条,让顶盘旋转后,可以自动归位。底盘磁铁大小不一,以圆环方式均匀分布在底盘,产生不同的感应电流,控制接收器播放不同的音符。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门铃可以实现自供电,采用新的使用方式,方便用户使用门铃。
2、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电池的使用,间接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同时设有电磁闪光器,电磁闪光器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设置,增加了产品的功能性以及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旋转门铃,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发射装置以菱形为雏形,所述发射装置包括顶盘1、底盘2、磁铁3和发射器4,所述顶盘1和底盘2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上设有卷紧钢条5,所述顶盘1和底盘2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磁铁3,所述发射器4设置在顶盘1和底盘2之间,发射器4通过自身的工作方式,实现自供电;所述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器和播放器,所述接收器设置在底盘上,所述播放器设置在顶盘上。
本实施例中,发射器优选为无线发射器,接收器优先为无线接收器,通过无线的方式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更加的方便和实用。
为了使门铃达到更好的效果,顶盘和磁盘上设置的磁铁的数量相同,所述底盘上设置的磁铁大小不等,且均匀排列在底盘上,所属顶盘上磁铁的大小以及位置的设置与底盘上磁铁的设置相同,这样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感应电流,控制接收器播放不同的音符,从而使门铃的声音更加富有变化。
本实施例的旋转门铃还包括感应电路6,所述感应电路包括蓄电池以及导体棒,所述导体棒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形成闭合的切割磁感线感应电路,所述导体棒设置在底盘和顶盘上的磁铁之间。
为了使旋转门铃更美观,还包括电磁闪光器7,所述电磁闪光器设置在顶盘上,电磁闪光器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不同的形式,例如可以设置为字形,也可以设置为画的形式,电磁闪光器利用电磁波感应,让闪光器达到指示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05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终端的监控报警系统
- 下一篇:终端和二维码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