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底旋流式紧凑型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8609.8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1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叶霁霏;王龙华;刘东;石白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旋流式 紧凑型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旋流式紧凑型气液分离器,用于海洋油气水下生产系统,使海洋油井中举升出的气液混合物在海底进行气、液两相分离。
背景技术
随着陆上油田的开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海洋石油开采是世界海洋油气发展的趋势。而海底油井的产出物是油气水砂的多相混合,涉及多相流的分离,其中,海底气液分离作为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环节,将油井产出物进行气液分离,气体部分直接输送至水面设备,液相部分则输送至水下储罐中或者水面设备,不仅能够减轻立管压力,不需对水面生产处理设施进行扩容改造,还能降低井口背压进而提高采收率。现在常用的海底分离技术是重力沉降技术,但重力沉降分离器体积和重量过大,不宜安装和制造,且设备投资巨大,因此,亟需新型海底气液分离技术及设备的研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耐压壳的适用于海底的旋流式紧凑型气液分离器,其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制造和施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旋流式气液分离器(7)、耐压壳(14)、扶正架(6)、支座(18)及配套管线、法兰组成。其特征在于:旋流式气液分离装器(7)由分离器入口管(10)、圆柱旋流段(4)、圆锥分离段(5)、分离器气体出口管(3)、分离器液体出口管(8)组成,分离器气体出口管(3)设置在顶部,分离器液体出口管(8)设置在底部。耐压壳(14)通过壳内入口管(11)、壳内气体出口管(2)和接管(1)、壳内液体出口管(9)分别与分离器入口管(10)、分离器气体出口管(3)、分离器液体出口管(8)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耐高压,可用于海底500-1000m。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制造、施工与安装。处理量大,能够对气液进行有效分离。能降低海底油井井口背压,减少举升动力消耗,进而提高采收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管,2—壳内气体出口管,3—分离器气体出口管,4—圆柱旋流段,5—圆锥分离段,6—扶正架,7—旋流式气液分离器,8—分离器液体出口管,9—壳内液体出口管, 10—分离器入口管,11—壳内入口管,12—封头,13—壳外气体出口管,14—耐压壳,15—紧固螺栓,16—耐压壳盖板,17—壳外液体出口管,18—支座,19—壳外入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海底旋流式紧凑型气液分离器,由旋流式气液分离器(7)、耐压壳(14)、扶正架(6)、支座(18)及配套管线、法兰组成。其特征在于:旋流式气液分离装器(7)由分离器入口管(10)、圆柱旋流段(4)、圆锥分离段(5)、分离器气体出口管(3)、分离器液体出口管(8)组成,分离器气体出口管(3)设置在顶部,分离器液体出口管(8)设置在底部。耐压壳(14)通过壳内入口管(11)、壳内气体出口管(2)和接管(1)、壳内液体出口管(9)分别与分离器入口管(10)、分离器气体出口管(3)、分离器液体出口管(8)连接。
具体工作时:耐压壳(14)将旋流式气液分离器(7)与外部高压海水隔离,保证旋流式气液分离器(7)正常工作。气液混合物经过壳外入口管(19)、壳内入口管(11)和分离器入口管(10)进入旋流式气液分离器(7),气液混合物在圆柱旋流段(4)产生旋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抛到外壁,质量轻的气体则在内圈。当液体达到圆锥分离段(5)底部时,就从分离器液体出口管(8)流出,经过壳内液体出口管(9)和壳外液体出口管(17)输送至水下储油罐或者水面设备。气体则回转从顶部分离器气体出口管(3)溢出,经过接管(1)、壳内气体出口管(2)和壳外气体出口管(13)输送至水面设备。从而实现了气、液两相分离,降低海底油井井口背压,减少举升动力消耗,进而提高采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8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无铅镀铝滑动轴承的方法
- 下一篇:吸湿性穿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