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5千伏双触点摘挂式避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4251.1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3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边雪涛;田俊如;张晓宁;张维进;贝英全;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冀高电力器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35 千伏 触点 摘挂式 避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供电线路的35千伏双触点摘挂式避雷器。
背景技术
国内供电公司35KV线路一般只安装普通35KV避雷器,其容易造成供电线路故障,在避雷器出现问题时不能被及时发现,在维护维修时需要切断线路,电力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利于供电线路实现安全高效供电。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35千伏避雷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35千伏双触点摘挂式避雷器,其使35千伏高压线路能够使用摘挂式避雷器,并可带电进行避雷器轮换维护工作,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大大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效率,提高供电线路的供电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5千伏双触点摘挂式避雷器,由出线端、位于出线端下方的绝缘子、与绝缘子平行安装的35千伏避雷器本体、位于绝缘子下方的接地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端与35千伏避雷器本体上端通过双触点连接器连接,所述接地支架与35千伏避雷器本体下端通过挂钩组件连接;所述双触点连接器包括分别与出线端连接的固定触头、插接触头、位于固定触头下方的弹性接触板,与弹性接触板连接的动触点、与插接触头连接的插接触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钩组件包括:挂钩、与挂钩铰连的翻转金属板,所述挂钩上设有一接地触点,翻转金属板的末端设有一辅助安装螺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金属板的末端通过辅助安装螺栓固定安装一热爆式脱离器,所述热爆式脱离器通过镀锡银软线与35千伏避雷器本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35千伏双触点摘挂式避雷器利用双触点连接方式解决了摘挂式避雷器的插接触点易松动、燃弧的问题,使35千伏高压线路同样能够使用摘挂式避雷器,并可带电进行避雷器轮换维护工作;利用热爆式脱离器,可以使避雷器出现异常故障时,能在最短时间内退出线路系统,防止损失扩大,并提示故障点位置,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35千伏双触点摘挂式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5千伏双触点摘挂式避雷器,由出线端1、位于出线端下方的绝缘子2、与绝缘子平行安装的35千伏避雷器本体3、位于绝缘子下方的接地支架4组成,所述出线端1与35千伏避雷器本体3上端通过双触点连接器5连接,所述接地支架与35千伏避雷器本体下端通过挂钩组件6连接;所述双触点连接器5包括分别与出线端1连接的固定触头51、插接触头52,与固定触头连接的弹性接触板53,与弹性接触板连接的动触点54、与插接触头连接的插接触点55;所述挂钩组件6包括:挂钩61、与挂钩铰连的翻转金属板62,所述挂钩上设有一接地触点63,所述翻转金属板与35千伏避雷器本体3连接,翻转金属板的末端设有一辅助安装螺栓64,所述翻转金属板的末端通过辅助安装螺栓固定安装一热爆式脱离器65,所述热爆式脱离器通过镀锡银软线66与35千伏避雷器本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35千伏双触点摘挂式避雷器在供电线路中,35千伏避雷器本体3与出线端1之间采用双触点的方式连接,插接触头51与插接触点55连接的同时,固定触头51与动触点54通过弹性接触板53连接,解决了摘挂式避雷器因插接触点易松动、燃弧而不能应用在35千伏供电线路中的问题,在挂钩组件6的末端增加热爆式脱离器65,使避雷器出现异常故障时,能在最短时间内退出线路系统,防止损失扩大,并提示故障点位置,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冀高电力器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冀高电力器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4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浪涌尖峰吸收的MOS
- 下一篇:母线槽梳状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