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4037.6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2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一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君铁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4 | 代理人: | 潘建玲 |
地址: | 2005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似 反向 环面法 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给排水等技术领域所用的管道,特别涉及一种弯管。
背景技术
大型离心泵,特别是轴向剖分式单级或两级两端支承泵(侧进-侧出BB1型泵),泵入口配管要求有3~5倍直径的直管段,若一个弯头直接与吸入口相连,则该弯头所在平面必须与驱动轴成90度角,以平衡叶轮两端的流体。
对于大型泵而言,泵入口管道口径大,受空间限制很难保证直管段,如2009年某MTP装置的激冷水泵入口为DN800,就需要3~5米左右的直管段,对于紧凑布置的化工装置来说,很难满足此要求。而且,对于BB1型泵而言,当采用弯头直接与泵口相连时,无法实现弯头所在平面与泵驱动轴所在平面呈90°角。受现场情况所限,该泵入口配管设计采用了弯头直接与泵入口相接,且弯头所在平面与泵驱动轴在同一平面上。水联运时泵体、管道震动剧烈,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泵动部件、配管很可能短期内损坏,影响装置正常开车、生产。
因此,化工、给排水等技术领域急需一种减少水运行时泵体、管道震动的弯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减少水运行时泵体、管道的震动,技术方案如下:
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流总管;
该整流总管中设置多级调整流速弯管,不同等级的调整流速弯管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排列。
如上的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其中,调整流速弯管以对称的方式排列在整流总管直径的两侧。
如上的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其中,不同等级的调整流速弯管直径不同,曲率半径不同。
如上的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其中,不同等级的调整流速弯管直径与其曲率半径之比相等。
如上的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其中,不同等级的调整流速弯管直径与其曲率半径之比近似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流体在流过整流总管时,被管中的“调整流速弯管”进行有效的流场调整,使得流过弯管后的离心流速偏移,离心冲击力得到较大的分解和抑制。
2.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能够减少水联运时泵体、管道的震动,降低阻流件的损坏效率,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3. 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能够满足多种大型泵的技术要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技术实现的措施、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近似反向等环面法弯管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整流总管7,整流总管7中设置多级调整流速弯管,如图1中的1、2、3、4、5、6所示有6级;每一级调整流速弯管可以为1个、2个或者多个调整流速弯管。
各级调整流速弯管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
多个调整流速弯管之间相切,沿整流总管7的直径对称分布,在外沿的调整流速弯管与整流总管7的内壁相切;不同级的调整流速弯管的直径不同、曲率半径不同,但是每一根调整流速弯管的直径与其曲率半径之比相等或者近似相等。
近似相等的含义是:
各级调整流速弯管的直径与其曲率半径之比的差不超过20%。
在设计本实用新型的调整流速弯管时,用近似反向等环面法来计算得到调整流速弯管直径与其曲率半径:
(1)已知整流总管7的直径dn、最大曲率半径Rn,初步计算所需调整流速弯管的级数。
(2)利用通用标准化管道尺寸参数、按照调整流速弯管的直径与其位置相对曲率半径之比近似相等的原则进行排管。
(3)对实际排管进行模拟计算,“非对称指数”或“速度分布畸变”是否满足被保护设备要求,如果得到肯定的结果,即可确定该方案。
(4)否则,分析问题所在,重复上述步骤。
(5)调整流速弯管直径与曲率半径计算式:
Rn = R1 +d2 +...+dn-1,其中R1 = Ro-do,R为曲率半径,d为直径。
下面举例几组具体实施例,说明整流总管7的直径和调整流速弯管级数确定后,各级调整流速弯管的直径设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一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一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4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杂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立体视频对产生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