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9484.2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1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蔡万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万仟堂艺术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G19/22;A47G2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日用品,尤其涉及一种茶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里的一种茶具,包括茶壶与茶杯,其茶壶一个,茶杯一般多个,用于与人一起对饮。对饮就选择其中一个杯子即可。并没有相配的单独一个茶杯。或者说,现有技术里还没有相配的一个茶壶、一个茶杯及一个茶承,还没有让消费者可以配套独饮的茶具。
于是,有必要去设计这样的一套茶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一个茶壶、一个茶杯及一个茶承的相配套的茶具。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具,包括一个茶壶、一个茶杯及一个茶承,茶壶的底面直径等于茶杯杯口的直径,使得茶壶放置于茶杯杯口上时,其茶壶的外表面与茶杯的外表面相平,茶承的大小只可容纳一个茶壶或一个茶杯放置其上。
优选地,所述茶壶的高度与茶杯的高度相当。
优选地,所述茶壶的两端设有侧把手。
优选地,所述茶壶的茶嘴设在壶口的边缘处,茶嘴上设有多个条状的过滤凹槽。
优选地,所述茶承设有用于放置茶壶或茶杯的凹槽,该凹槽的底面面积是茶壶底面或茶杯底面的1.1-1.5倍。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个茶壶、一个茶杯及一个茶承后,为方便使用,将茶壶的底面直径等于茶杯杯口的直径,使得茶壶放置于茶杯杯口上时,其茶壶的外表面与茶杯的外表面相平,然后茶承的大小只可容纳一个上述茶壶或一个上述茶杯放置其上。这样整体上看,类似一个倒立的“T”字型,方便一个人携带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茶壶、茶杯、茶承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2,一种茶具,包括一个茶壶1、一个茶杯2及一个茶承3,茶壶1的底面直径等于茶杯1杯口的直径,使得茶壶1放置于茶杯2杯口上时,其茶壶的外表面与茶杯的外表面相平,茶承3的大小只可容纳一个茶壶或一个茶杯放置其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个茶壶、一个茶杯及一个茶承后,为方便使用,将茶壶的底面直径等于茶杯杯口的直径,使得茶壶放置于茶杯杯口上时,其茶壶的外表面与茶杯的外表面相平,然后茶承的大小只可容纳一个上述的茶壶或一个上述的茶杯放置其上,不会茶壶与茶杯同时放置在茶承上,这样整体上看,类似一个倒立的“T”字型,方便一个人携带使用。
所述茶壶的高度与茶杯的高度相当。使得整个茶壶与茶杯的体积相当,从而使得茶壶与茶杯可以进一步相适配。
所述茶壶1的两端设有侧把手11。这样方便茶壶的使用,不受茶水温度的影响。
所述茶壶1的茶嘴12设在壶口的边缘处,茶嘴12上设有多个条状的过滤凹槽13。此茶壶结构简单耐用。
所述茶承3设有用于放置茶壶或茶杯的凹槽31,该凹槽31的底面面积是茶壶1底面或茶杯2底面的1.1-1.5倍。这样茶承可以作为茶壶的茶承,也可以作为茶杯的茶承,是进一步相适配的。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茶壶、茶杯、茶承均以同一陶瓷或者通过窑变釉方式制作而成,以进一步整体配套。
使用时,将茶壶、茶杯分离,茶壶放在茶承上,不使用时,茶壶放在茶杯上,茶杯放在茶壶上即可。
当然,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了解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所做的等同变化,如改变茶承的形状为四方形或其他形状,只要相适配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万仟堂艺术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万仟堂艺术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94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气管内导管
- 下一篇:双模态并减摩驱动的单驱动足板形压电电机及其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