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嵌固结构体和包含其的楼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8026.7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6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高栋;陈良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杨东明 |
地址: | 20005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结 包含 楼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嵌固结构体和包含其的楼房。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最大数量的人口,楼房(楼宇)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楼房(楼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例如,在城市综合体或住宅小区建筑中,为了引进地下商业区或汽车停放区,通常会用足规划地块区域下方的地下空间。这时需要铺设地下室,并尽可能使其与楼房连成一体,以便减少地下室外墙和基坑的围护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多幢塔楼通过一个地下室相连,形成了“大底盘支撑多幢塔楼”的复杂结构。为了简化设计,同时避免“超限结构”,在设计时,请结合图1予以理解现有的塔楼1,通常先铺设一基础层11,在所述基础层11上设置一塔楼地下结构层12,在所述塔楼地下结构层12上设置一个嵌固层16,所述嵌固层16包括多个侧翼板163和一个由所述侧翼板163支撑的上翼板161,在所述上翼板161的上表面可以构筑塔楼地上结构层17,在所述塔楼地下结构层12的两侧设置有地下室13,所述地下室13的上方设置有地库顶板14,在地库顶板14的上方通常设置有一定厚度的覆土层15。
上述结构的塔楼1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第一、不能很好地传递地震力,由于地库顶板14和所述覆土层15直接与所述侧翼板163相抵,地震波需要依次经过位于左侧的所述侧翼板163和上翼板161传输至位于右侧的所述侧翼板163,或者沿着相反方向传播,因此不能及时且迅速地分解地震波;第二、地下结构层剪切刚度较弱,由于上述嵌固层16仅包括两个侧翼板163和一个上翼板161,地下结构构件长度较长,其剪切刚度相对较弱,难以满足与地上结构层的刚度比要求,虽然可以通过增加塔楼地下结构层12中砼墙体厚度的方式予以缓解,但效果有限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楼房存在传递地震力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嵌固结构体和包含其的楼房,所述嵌固结构体具有及时且迅速地分解地震波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嵌固结构体,其包括依次构筑的一基础层、一地下结构层、一嵌固层,所述地下结构层的两侧设置有地下室,所述地下室的上方设置有地库顶板,所述地库顶板上设置有覆土层,其特点在于,所述嵌固层包括一个上翼板、多个侧翼板和一个下翼板,所述侧翼板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所述地库顶板与所述下翼板相抵,所述覆土层与所述侧翼板相抵,所述嵌固层包括多个肋梁,所述肋梁用于支撑并连接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
较佳地,所述肋梁内均设置有多条贯通筋,所述贯通筋通过箍筋加固。
较佳地,所述地下结构层包括多个钢筋混凝土材质的墙体,所述墙体的厚度为100毫米至500毫米。
较佳地,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一种楼房,其包括一个地上结构层,其特点在于,所述楼房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嵌固结构体,所述地上结构层设置于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
较佳地,所述地上结构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增加一个下翼板,并且使得所述地库顶板与所述下翼板相抵,地震波可以通过所述下翼板直接地且迅速地由一侧的地库顶板传输至另一侧的地库顶板,达到及时且迅速地分解地震波的目的;地下结构构件顶取至下翼板板面,可有效减小计算长度,从而提高地下结构的剪切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塔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嵌固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嵌固结构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楼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塔楼:1 基础层:11
塔楼地下结构层:12 地下室:13
地库顶板:14 覆土层:15
嵌固层:16 塔楼地上结构层:17
上翼板:161 侧翼板:163
楼房:2 基础层:21
地下结构层:22 地下室:23
地库顶板:24 覆土层:25
嵌固层:26 地上结构层:27
肋梁:260 上翼板:2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8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网架找平支座
- 下一篇:一种节水型水源中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