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7116.4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9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彭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健祥 |
主分类号: | H05B6/38 | 分类号: | H05B6/3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电器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线圈盘。
【背景技术】
据调查和专利检索,发现现有的电磁炉的电磁线圈盘的固定导丝结构大体存在两种:
一、采用胶水固定金属导线在本体上;
二、用热熔变形支架上的挡板,令金属导丝固定在挡板上。
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要二次加工才能将金属导线固定在支架挡板上,容易造成金属导线的松脱。
另外,导丝绕成多角状再利用直线挡条固定金属导线在支架挡板上,
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线圈绕在支架上外型不规则,导磁不规则,导电线圈的圈与圈之间容易产生导电线短路,有安全隐患,结构复杂,不易安装或拆卸。
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我研制了一种电磁线圈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电磁线圈盘,它能取消了现有技术的二次加工,并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拆装快捷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磁线圈盘,它包括:
本体,其包括一个中央部分,固接于所述中央部分且呈放射状布置的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的一侧设有数个自锁隔条,相邻的两自锁隔条形成具有向上开口的容腔;
金属导丝,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自锁隔条能够将所述金属导丝闭锁于所述容腔内,以阻碍所述金属导丝向上移动脱离所述容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本体由塑料材料通过注塑形成一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自锁隔条包括固接于所述支撑部分底面的根部,相对于远离所述支撑部分底面并与根部连接的头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头部的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所述根部横截面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头部呈倒钩状或者其截面呈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金属导丝的层数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位于所述容腔底部,第二层位于所述第一层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数个自锁隔条两两相邻形成数个容腔,所述金属导丝绕置于数个容腔内,以形成数个金属导丝圈;在第一金属导丝圈与所述第一金属导丝圈相邻的第二金属导丝之间存在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间隙的距离为0.1至3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金属导丝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制造所述金属导丝的材料为铜/铜合金或铝/铝合金;制造所述自锁隔条的材料为弹性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该电磁线圈盘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弧形或凹形或凸形或阶梯形。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自锁隔条可以锁着金属导丝,以阻碍所述金属导丝向上移动脱离所述容腔,这样它能取消了现有技术的二次加工,并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拆装快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盘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图中标记说明:
100-电磁线圈盘;
11-本体;
12-中央部分;
13-支撑部分;
14-自锁隔条;
15-开口;
16-容腔;
20-金属导丝;
21-金属导丝圈;
141-根部;
142-头部;
201-第一层;
202-第二层;
211-第一金属导丝圈;
212-第二金属导丝圈;
21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中,电磁线圈盘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不作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在说明书中,所有的方向说明,如前、后、头、尾,上,下,底面等;仅是为了更方便进行叙述和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特别是不能理解为对位置、取向对本实用新型应用的限制,因为如果反过来叙述的话,位置、取向也将相反。
在说明书中,本体的制作材料可以不作特别的限制,但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可以优选采用塑料材料制成,通过注塑形成一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健祥,未经彭健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71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